日本的姬路城--世界遗产之旅第12号

标签:
日本旅游姬路城江户时代世界遗产 |
分类: 亚洲 |
日本的姬路城
世界遗产之旅第12号

从姬路车站广场眺望姬路城
前言
不论以任何视角对日本的25处世界遗产进行排名,姬路城都会当仁不让的名列三甲。漫漫五百载,城内虽然有过多次血拼内讧,但从未被任何外敌攻陷。笔者1990年第一次拜访姬路城,从仙台出发使用廉价的青春十八车票,换乘无座慢车九次,辗转20余小时方才到达。2001年全家再访姬路城,女儿还在上幼稚园,大部分注意力都用于防止女儿乱爬乱钻。2019年第三次访问姬路城时收获最丰,当时笔者已经游历过日本百座名城的七成以上,对日本的古城已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看后更加印证了姬路城绝非浪得虚名,它虽位列日本三大名城之一,但其历史价值超过了其他两座名城的总和,笔者认为看过姬路城后再无必要看其他日本古城堡了。
简介
姬路城初建于1333年,后于1580年由丰臣秀吉最终整合完成,是日本现存规模最大、外观最靓丽的古代城堡,可代表江戶時代日本最高造城技艺。46.3米高的姬路城是日本现存最大的全木质结构古建筑,整个建筑物靠东、西两根直径0.9米、长26米的楠木大柱支撑,它与熊本城、松本城合称日本三大名城,也是日本历史百城之首。姬路城的终极防御目标是保护顶层的大天守阁,配备了三重螺旋型防御系统及各种精巧的防护装置,可谓固若金汤。防御系统包括外、中、内三层城墙及壕沟,且彼此完全独立,即使外、中两层失守亦不影响内层继续抵抗。以冷兵器为主的当时,城内最大限度的突出了兵力相互支援及处处设伏的基本防御思想,密道、暗道、隐蔽射击口及机关比比皆是。
所在地
日本/兵库县/姬路市。
经纬坐标
东经134度40分59秒、北纬34度49分1秒。在大阪市以西100公里、广岛市以东300公里处。
拜访时间
1990年、2001年及2019年共三次拜访姬路城。
遗产登录时间/类型
1993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按庞氏评分标准为86分,主要扣分点在于历史稍浅,整体规模中等。
杂想
姬路城的整体设计思路是既要向世人彰显城主人的权利与财富,又要在战乱中保证城主的人身安全,笔者觉得这一设计理念几乎被完美实现。46米高的姬路城坐落在一座同样是46米高的小山上,总高度超过90米的城楼在500年前的江户时代有如鹤立鸡群,其震撼和威慑效果可想而知,方圆数百里内也属绝无仅有。即使在高楼林立的现代,不但姬路市内能随时看到姬路城,在过往的新干线、高速公路及普通国道上也能清晰的看到白墙灰瓦的高大城楼。在保证城主人安全方面除了采用传统的巨石、高墙和护城河外,所有内部设计都围绕易守难攻理念展开,进攻者需要宽敞处必然狭窄、需要隐蔽处必然暴露,很多必经通道的墙壁和天井都密布箭孔和投石口。城内很多景观性池塘、怪石和影壁墙也都是防御系统的一部分,有时可以分散敌人兵力、有时可以隐蔽伏兵、有时又可以切断敌军退路。为防万一城堡失守,内城里还修建了可以弃城外逃的秘密地下通道。姬路城在追求安全性的同时也最大程度考虑到居住性,外观为五层的城堡实际为7层结构,使居室不至于过度空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