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世界遗产之旅第2号

标签:
故宫紫禁城明清皇宫世界遗产木质建筑群 |
分类: 亚洲 |
天安门是紫禁城的入口
北京故宫
世界遗产之旅第2号

午门-耳熟能详的午门外斩首是误传
前言
北京故宫前后共去过5次,第一次是1973年,当时只有六岁,只记得可以在众多汉白玉台阶栏杆上上蹿下跳。最后一次去是2006年,发现很多宫殿院落都已不再开放。造访故宫次数虽多,但仍感觉没有逛好、逛透。每次均为自由行,又没有提前做好攻略,导致冤枉路没少走,偏离主路的特色小院又没去全。同时,当时对建筑及文物的欣赏水平有限,看到了也不能全部理解。后来几次想再游故宫,却都因铺天盖地的人流而放弃。期间又参观了无数西洋石筑宫殿,但以居住舒适性而言无一能够超过木结构的北京故宫。西洋宫殿过于宽大,且很多使用石头或瓷砖做墙壁,给人一种冰冷阴森的感觉,远没有故宫大小适宜、温润柔和的木质房间适合居住。
三大殿之首的太和殿
简介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兴建,以南京故宫为蓝本,到永乐十八年建成。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看数字似乎不大,但足可以容纳下90个标准足球场。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型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明清两朝共有24位皇帝在此处理政务和生活过。

后三宫之首的乾清宫
所在地
中国/北京市/东城区。
经纬坐标
东经116度23分27秒,北纬39度54分59秒。故宫中轴线与北京城市中轴相重合。

慈禧太后长年居住过的储秀宫
拜访时间
1973年、1985年、1989年、1993年及2006年,共计五次。
从景山公园上眺望紫禁城

崇祯皇帝上吊用的景山歪脖子树
遗产登录时间/类型
1987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故宫设计/建筑近乎完美,庞氏标准评分为91分,少许扣分原因为历史稍浅。

建筑风格独特的文渊阁,是当时的皇家图书馆
杂想
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殿(指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克里姆林宫和白宫)之首,是中国最早被评为世界遗产的古建筑。故宫按照不同功能把建筑群分成不同功能区,虽然它占地浩大、房屋近万间,但可以把其简单的理解为中国南方乡绅占地约为300-400平米的二进小宅,乾清门以南的三大殿区域相当于宅子的前院客厅部分、乾清门以北的内宫相当于小院的住宅部分。故宫的最大灾难是明末李自成败离北京前的纵火焚宫,几乎损失了80%的宫殿。此外还发生过大小火灾十余次,但每次都能得到及时修补,使得巨大的木制宫殿群能够完整保存七百年余年。观赏故宫全貌最佳点在景山公园顶部南缘,那里也是明朝崇祯皇帝自挂东南枝的地方。故宫内有国宝级珍宝、书画、瓷器、金器、铜器、玉器等180万余件。笔者曾前后两次造访台北故宮,明白了台湾人常说的「台北故宫看文物、北京故宮看建筑」的道理。台北故宫建筑物同北京故宫不可相提并论,收藏文物数量也只有北京故宫的1/3,但精品数量更多,尤其在书画玉器方面又更胜北京一筹。

故宫的九龙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