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填词入门三词牌之二浣溪沙/SCG

(2019-03-30 06:26:06)
标签:

诗词教材

分类: 诗词探讨

二、浣溪沙

 

1、词调的基本情况

词调探源

浣溪沙是填词入门三词调之二。本调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名。《浣溪沙》之作为词调,始自唐代。《浣溪沙》之名,实取自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因此,“沙”本应作“纱”,调名相应地也应为《浣纱溪》或《浣溪纱》,只是后来相沿成习,故《浣溪沙》一直沿用至今。

词调别名

张泌词,有“露浓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贺铸名《减字浣溪沙》;韩淲词,有“芍药酴縻满院春”句,名《满院春》;有“东风拂栏露犹寒”句,名《东风寒》;有“一曲西风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后黄花菊自开”句,名《霜菊黄》;有“广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广寒枝》;有“春风初试薄罗衫”句,名《试香罗》;有“清和风里绿荫初”句,名《清和风》;有“一番春事怨啼鹃”句,名《怨啼鹃》。

词调格体

《钦定词谱》共收《浣溪沙》五体,正体为韩偓体,另有薛昭蕴体是上阕首句不用韵,平仄同下阕首句,故比正体少一韵;另有孙光宪体,是将下阕末句破为三个三字句;另有顾夐体,是将上下阕末句都破为三个三字句;另有李煜体仍为六句七言共四十二字,但将五平韵改为六仄韵。

用得最多的还是正体。

孙光宪体和顾夐体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摊破法,但《词谱》并未将其另列词调,仍归于《浣溪沙》别体一类。我们通常说的《摊破浣溪沙》在《词谱》中词牌名为《山花子》,《摊破浣溪沙》只是《山花子》的别名,《山花子》还有另一个别名,叫《添字浣溪沙》,其实这个名字比较贴切,因为它就是在《浣溪沙》的上、下片后面各添三个字。

 

浣溪沙 / (唐)韩偓

 

宿醉离愁慢髻鬟(韵)

六铢衣薄惹轻寒(韵)

慵红闷翠掩青鸾(韵)

 

罗袜况兼金菡萏(句)

雪肌仍是玉琅玕(韵)

骨香腰细更沉檀(韵)

 

《浣溪沙》为小令,四十二字,双阙,前后阕各二十一字,三句。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全调均为七言律句。除前后阕首句不同外(前为仄起平收,用韵;后为仄起仄收,不用韵),其余两句平仄皆同(均为平平仄仄仄平平),故极便于记忆掌握。

另格薛昭蕴体:

 

浣溪沙 / (唐)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句)

印沙鸥迹自成行(韵)

整鬟飘袖野风香(韵)

 

不语含嚬深浦里(句)

几回愁煞棹船郎(韵)

燕归帆尽水茫茫(韵)

 

此体首句不起韵,故少一韵。例词未有对仗。

另格李煜体:

 

浣溪沙 / 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韵)

金炉次第添香兽(韵)

红锦地衣随步皱(韵)

 

佳人舞点金钗溜(韵)

酒恶时拈花蕊嗅(韵)

别殿遥闻箫鼓奏(韵)

 

此体全押仄韵,止此一词,再无别首。

 

2、填词指要

、正格下片开始两个七言句必须对仗

这一联是“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的律句形式(其中每句的一、三字可平可仄,但第五字不能),要尽量对得工稳出色,或景中有情,或情中有思,就是说不仅要对上,还要对得好,对得出彩。

个人认为,这一联平仄要求最好严格一些,所谓“一、三字可平可仄”,应该理解为一种拗救,如: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出句第一字应仄而平,故第三字改仄来救;对句第一字应平而仄,故第三字改平来救。

 

又如: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出句为正常平仄;对句第一字应平而仄,故第三字改平来救。

所以,所谓“一、三字可平可仄”,严格地说应该是“要改一起改,不改都不改”,这样,才能使这一联在平仄上工稳。

在这个意义上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就比“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更加工稳。

 

、语意的处理

上阕三句有两种处理:

a、三句语意直贯;

b、第一、二句语意连贯,第三句独立见意。

 

下阕三句只有一种处理:第一、二句语意要连贯,第三句不仅须独立见意,还须收束全篇。

就是说该连的要连,该断的要断。

 

、词的文情

《浣溪沙》词牌的文情必须是温婉清丽,来不得半点“豪气”。

《浣溪沙》之名,取自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浣纱的故事,在清澈的溪流旁,一个美女在轻轻地浣洗着纱衣,这是一幅多么清新美丽的图画,这就是《浣溪沙》词牌的文情。

 

因为《浣溪沙》都是七言律句,所以,往往很容易就被写成诗而不象词。

 

比如这首:

 

浣溪沙·纪念八一

 

起义南昌奏凯歌。长征万里震山河。齐心抗日勇挥戈。    马列高擎声远播,天翻地覆扫群魔。中华民族立嵯峨。

 

就是文情不对。

综上所述,《浣溪沙》对文情、对仗和语意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是令词中比较难写的一个词牌。

因为我们知道了《浣溪沙》应该怎样去写,所以同时我们也就知道了《浣溪沙》应该怎样去读:一读文情,二读对仗,三读结句,四读文意。

 

3、例词欣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的词集名为《珠玉集》,他的词也象珠玉一般,虽无五光十色,却有珠圆玉润。上首《浣溪沙》即是他的名篇。整首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却浸透了对时间和生命的思考,下笔十分拙重。

上阕:

一曲新词,一杯酒,还是去年的天气,还是那个旧亭台,但是,时间是不是又过去了一年?人的生命,似乎就在这种不变中悄然逝去。眼望“夕阳西下”,发出“几时回”的悲叹。是的,太阳今天落下,明天又会升起,但那已经是明天的太阳,而不是今天的了,时间和生命,就是这样默默地流走,有谁能够阻挡呢?

下阕:

“无可奈何”既是上阕心情的延续,又是上阕情思的深化。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有谁能奈何?今年花落,明年燕归,年复一年,永远循环,但尽人一生,能看几回?结句绾住全篇,(我)独自徘徊于小园香径,在做什么?当然是在思考,在叹息,但显得很是平静徐和。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一联工巧而浑成,流利而含蓄,用虚字构成工整的对仗,唱叹传神,表现出词人的巧思深情,也是这首词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一联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时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虽然惋惜流连也无济于事,所以说无可奈何,这一句承上夕阳西下;然而这暮春天气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无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还有令人欣慰的重现,那翩翩归来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此处安巢的旧时相识吗?这一句应上几时回。花落、燕归虽也是眼前景,但一经与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相联系,它们的内涵便变得非常广泛,带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只不过这种重现毕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动地重现,它只是似曾相识罢了。

此词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根本的原因于情中有思。词中似乎是在无意间去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但却富有深厚的哲理,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虽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但却表现得十分含蓄,这就是婉约词典型的表现手法。

我用四句话来概括这首短短小令的复杂内涵和词旨:

于不变中体味变化的无奈;

于变化中思考不变的规律;

于平淡中凸显凝重的思考;

于凝重中回归平淡的心绪。

 

这就是元献词的理致之所在。

我们在写这一类婉约词的时候,比如对人生的思考;对友情,爱情的审视和检讨等等,就可以学习晏殊的这种表现手法。再读读我上面总结的这四句话。

本首上片三句“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语意直贯,下片前二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为对仗句,语意相连,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独立见意并总绾全篇。这一句是在思考和叹息,而思考和叹息的内容,就是前面全篇所说,实际上结句是总绾全篇。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因为第二句有“等闲离别易销魂”,故一般的解读都认为晏殊这首词是抒写离情别绪。但细细读来,感觉并非如此。这首词是慨叹人生有限,并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某种思考和态度。

开端就以一向年光有限身的慨叹领起, 一向,即一晌,一霎,一会儿的意思。形容年光、岁月的迅疾。(对所谓人生苦短的感叹,我们现在也是经常要发一发的。)但生命的有限,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惜春光之易逝,感盛年之不再,这虽是《珠玉词》中常有的慨叹,比如我们刚刚读过的前一首《浣溪沙》,就是感叹人的生命在遵循不变的规律中悄然逝去,但一般表现得都很是含蓄委婉。而本词却是强烈地直接呼喊出来,便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效果。

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有了人生苦短的认识后,自然会对人生态度有所思考,这两句,就是词人对自己,也是对世人的告诫和建议:不要轻易随便地和自己所爱的人分离,否则很容易会产生难以忍受的痛苦。“消魂”,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不要因为酒筵歌席太多了就推辞不去,否则会留下遗憾。词人在这里虽然只选择了两件事来申说,一是爱人,二是朋友,但这却是人生情感的两大支柱,其他的事情,也可以触类旁通了。

叶梦得《避暑录话》载,晏殊惟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每有嘉客必留,留亦必以歌乐相佐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酒筵歌席,即指这些日常的宴饮。这一来说明晏殊喜欢广交朋友,二来也看出晏殊其所行与其所悟是一致的。

过片二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从李峤“山川满目泪沾衣”句化出,但气象比李诗更宏阔,意境更莽苍,人言晏公这是“以健笔写闲情兼有刚柔之美是《珠玉词》中不可多得的佳句”,余甚以为然。

这是词人在更加广阔的空间事件上继续对自己和世人的告诫。这两句是设想之辞。若是登临之际,放眼辽阔的河山,徒然地去空想些什么,那只能是一些远不可及的事情,想也是白想;若总是去怜惜风雨摧落了繁花,只会更令人感伤春光易逝,怜也是白怜。作者不欲刻意去空想和伤春,只是想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歇拍“不如怜取眼前人”,用《莺莺传》诗:“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这也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建议,不要去追求那些空幻的东西,还是珍惜眼前吧,珍惜眼前的时光,珍惜眼前的爱人和亲人,珍惜眼前的一切,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而透彻的人生感悟。词人的这种观点,直至今日,仍有很现实的社会意义。

这首词,在起拍“一向年光有限身”的认识后,对人生的取舍接连提出了四项建议,由近及远,层层深入,而在词的最后作了一个十分简洁但又非常深刻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感叹和惋惜,流露出一种很深挚、很高远而又很实际的情意。

别人都是从离别之情来理解晏殊这首词,而我却是从人生感悟来理解晏殊这首词。晏殊词所以能引起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受,这是因为他所写的不只是含义狭窄的表面现象,而是含蕴丰富的意象,具有比较深广的现实生活体验,这种理致深蕴的特色,使晏殊词更加耐人寻味。

晏殊的词,表面上看,所咏也无非是感慨、伤春、怀人之类,但是隐约间却可以使读者的心灵感情得到一种提升的作用,这种言外的引人感发联想的作用,是晏殊词的特点,也是词这种韵文所最值得注意的一种特质和成就。

吴梅《词学通论》特标举“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二语,认为较他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胜过十倍而人未知之。此言虽有点偏颇,但“满目山河”、“ 落花风雨”的形象,与“空念远”、“更伤春”的惆怅哀伤之情组合在一起,容易触发了人们去联想人生理想的渺茫和生活道路的坎坷,因而更加有细致的深蕴。

本词是晏殊的代表作。词中所写的并非一时所感,也非一事,而是反映了作者人生观的一个侧面:悲年光之有限,感世事之无常;慨叹空间和时间的距离难以逾越,慨叹对已逝美好事物的追寻总是徒劳,山河风雨中寄寓着对人生哲理的探索。词人幡然感悟,认识到要立足现实,牢牢地抓住眼前的一切。这首词又是《珠玉词》中的别调。晏殊的词作,用语明净,下字修洁,表现出闲雅蕴藉的风格;而本词中,作者却一变故常,取景甚大,笔力极重,格调遒上。抒写伤春念远的情怀,深刻沉着,高健明快,而又能保持一种温婉的气象,使词意不显得凄厉哀伤,这是本词的一大特色。

本首上片三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也是语意直贯,下片前二句“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是对仗句,语意相连,结句“不如怜取眼前人独立见意并总绾全篇。

不如怜取眼前人”在词的最后作了一个十分简洁但又非常深刻的总结。表达了一种对时光年华流逝的深切感叹和惋惜,流露出一种很深挚、很高远而又很实际的情意,独立见意,也是全篇的最后落脚点。

 

浣溪沙 /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滚滚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上片描写室内情景。首两句“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点出人物、地点和时间。先写她无言独上小楼,但觉轻寒袭人。此句紧接着写登楼以后的感受,是阴沉湿冷,竟然不是春晓,却与清冷的秋晨差不多。“无赖”有“无奈”的意思但又不尽相同,它不仅形容天气的不如人意,其中也包括她那百无聊赖的心情。“淡烟滚滚画屏幽”以画屏概括小楼环境,一个“幽”字不仅形容画屏上的山水烟霞,而且也与人物的心理状态十分协调。

下片写室外。首两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以飞花和细雨形容梦和愁,花谢花飞,随风飘荡,给人以闲散和无牵挂的印象。“自在”二字形容飞花极为贴切生动,如王安国《清平乐》词:“春风自在杨花”。而飞花的飘荡不定又使人想起那虚幻变化的迷梦,同样都是难以捉摸。“丝雨”是说小雨濛濛,一片迷离景象,正如闲愁那样无边无际。这两句也是非常著名的对仗句。末句“宝帘闲挂小银钩”是倒装句,应该放在“自在”两句之前上接“画屏幽”而来,看到画屏上的淡烟疏水,就自然地想起帘外风光,从而轻轻将珠帘卷起。帘外所见,更加勾起了她的幽怨,从飞花和丝雨联系到梦和愁,可以说是由实到虚,而说梦似花,愁如雨,则又是从虚到实,是写景而同时又在抒情,给人的印象是迷离而耐人寻味。

上片三句语意连贯,下片前二句语意连贯,末句“宝帘闲挂小银钩”上承上片的“画屏幽”,又开启了下片的“飞花”和“丝雨”,总绾全篇,十分精细地体现了《浣溪沙》的写作特点。

 

以上三首例词,其下片的对仗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都是非常著名的佳句。一般来说,词的对仗要求没有诗的对仗要求那么严,但《浣溪沙》例外,它的对仗要求是很高的,最好能在这两句对仗上出彩。

 

我写过一首《浣溪沙》:

 

浣溪沙·江南春雨 / SGC

 

萍满汀洲青鸟鸣,山含淡冶水含情。小桥溪涨竹楼轻。    雨暗梨花烟暗柳,红藏燕子绿藏莺。斜风细雨小舟横。

 

对仗联:雨暗梨花烟暗柳,红藏燕子绿藏莺。

出句中:“雨”与“烟”自对,“梨花”与“柳”自对;对句中:“红”与“绿”自对,“燕子”与“莺”自对。同时,出、对句各位置的词又有互对。

末句化韦应物《七绝·山水》:“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之境。和张志和《渔歌子》“斜风细雨”之境,收束全篇,道出了前五句景致的由来。

我是江南人,特别又在农村生活过很长的时间,所以从小对江南的春雨感受特别深刻。

 

值得注意的是,《摊破浣溪沙》下片的前二句,也须对仗,并且要求也是很高的。

 

如李璟的《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其中“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为很多人赞赏的名对。

 

还有贺铸的《摊破浣溪沙》:

 

摊破浣溪沙 / 贺铸

 

曲磴斜阑出翠微。西州回首思依依。风物宛然长在眼,只人非。    绿树隔巢黄鸟并,沧洲带雨白鸥飞。多谢子规啼劝我,不如归。

 

其中“绿树隔巢黄鸟并,沧洲带雨白鸥飞”也是很好的对仗联。

 

作业:填《浣溪沙》词

 

要求:

1、《钦定词谱》正格;

2、《词林正韵》;

3、题材自选。

 

(诗词入门第四讲第五章,录音资料名称:词海拾珍(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