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
《孟子两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科目 |
语文 |
||
教学对象 |
八年级学生 |
课时 |
第2课时 |
授课教师 |
宋洁 |
一、教材内容分析 |
|||||
|
|||||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
|||||
本次授课面对的是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在议论文方面,学生也已基本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知识。本节课是本篇文章的第2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疏通文意的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品读文章,体会作者思想及逐层深入的论证过程”和“树立正确积极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上,而不在疏通文意上多费时间。 |
|||||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我确立教学目标为: 1、 积累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第1课时)
2、
通过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逐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3、 在领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基础上,通过写推荐词,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树立正确积极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 |
|||||
四、重点和难点 |
|||||
重点:反复品读,体会作者思想及逐层深入的论证过程。(基本知识点) 难点:通过写推荐词,联系古今中外历史和现实,树立正确积、极对待苦难和安乐的人生态度。(核心考点) |
|||||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
|||||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
|||||
在教学过程中,为支持教师的教,我将传统板书与PPT和投影仪相结合,增强直观性,趣味性;为支持学生的学,则选择了微卡、单元组等要素,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实效性。真正落实教师主导,学生主学。 |
《孟子两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学设计
七、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
1.1、播放诺基亚手机照片,讲述品牌故事,引入本文。 1.2出示ppt,检测上节课重点掌握情况:
1.3 ppt出示文章全文,要求全班齐读 1.4走近学生,了解文意疏通的情况 |
1.1看照片思考联想 1.2一开火车的形式回答ppt 1.3微卡呈现ppt的答案 1.42人组交互批改 1.5数值手势展现检测成果 【预设:全班只要出现一个同学有错误,就要留时间强化相关知识点】 1.5通过朗读,回顾全文 1.6 2人组交互,疏通文意,将上节未能理解的部分通过讨论理解疏通 |
(二)、梳理脉络、体会思想 |
2.1出示ppt问题: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证明的? 2.2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板书(见“八、板书设计”)呈现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清楚,教师在这一环节可以进行补讲】 |
2.1独立思考ppt上的问题,用笔勾画出重要信息 2.2 4人组讨论 2.3 个别学生发言,全班共同梳理文章脉络 【预设:如果一个学生说不清楚,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
(三)、拓展延伸、笑对苦难 |
3.1教师在本环节应该打开学生思维向度,为下一环节做铺垫,所以出示ppt: 请结合已有知识,再次举出能够佐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事例论据,至少五个。 3.2随机抽取学生呈现结果(2名—3名学生) 3.3为了落实核心考点,在本环节设计了综合性学习活动。出示ppt:
请你针对本次活动主题,向同学推荐学习榜 样或引以为戒是人或事,并用文学性的语言撰写50字—100字的推荐词或警示语。 3.3进行写作前的方法指导 3.4出示范例,激发学生灵感 3.5随机抽取学生,通过投影展示作品,进行简要点评(3名—5名学生) 【预设:1、如现场没法使用投影,就让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品 2、如果时间来不及,控制展示人数,口头布置成作业,课后交流欣赏】 |
3.1以关键词形式微卡呈现论据 【预设:当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时,就结束本环节。其余学生可以通过之后的交互环节扩张】 3.2 4人组交互,再次扩张向度 3.3个别学生展示结果 3.4微卡呈现推荐词 3.5 8人组按顺序交互浏览,用红笔对其他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或修改 3.6个别学生展示作品 3.7聆听其他作品时,如有好词好句,可用笔随时记录下来 |
(四)、总结回顾,布置作业 |
4.1教师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作者在本文中体现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儒家思想及逐层递进深入的论证过程; 应正确的面对生活中的苦难 4.2布置梯度作业: 背诵本篇课文。(必选) 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能成才”;现在有人认为“顺境也能成才”。请就此话题完成一篇500字议论文,谈谈你的看法。(自选) 4.3分享歌曲,教师寄语 向前跑/迎着冷眼和嘲笑/生命的广阔不历经磨难怎能感到/命运它无法让我们跪地求饶/就算鲜血洒满了怀抱/继续跑/带着赤子的骄傲/生命的闪耀不坚持到底怎能看到/与其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吧/为了心中的美好/不妥协直到变老 |
4.1学生用笔记下触及心灵的词句 4.2记录本课作业 |
八、板书设计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对比论证 |
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