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淡淡》78-搅局
(2022-10-19 09:35:29)
标签:
小说校园故事 |
分类: 《幽香淡淡》 |
本来已经完美收官,韩书记心情愉悦,随意一问,还真引出了问题。这让他始料未及,真是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那只伸出的手,来自一名男同学,在此之前,一直是不声不响,冷眼观世界,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角色。前面同学的成功案例,鼓舞着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既然韩书记如此可亲可敬,好说话,那就不妨一起探讨好了。
韩书记果然好脾气,“劳动时间短一些?那短出来的时间去干什么呢?”他亲切地看着眼前这位同学,心里却浮现出食工系副主任的面孔。难道这学生中,还真有他的门徒?
“补课!”这位同学头发一丝不乱,风度胜过书记,颇有点老干部风度,“我,是属于“新三届”的学生,名为高中毕业生,实则没学到什么。据我所知··”他是这样开始讲述的,接着便从容地侃侃而谈。
米兰们惊讶了,班级里还有这么一位大仙,不说话还真没发现。莲子心说,“这位还挺敢说,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不藏着掖着,可这么说,能行吗?”她和很多同学一样,都为这位男生捏了把汗,刚从那个虚假的年代走过来,经历了十年的动乱,每个人的心里,都留下了深浅不一的烙印。
韩书记简直是耐着性子,听完了他的高论,表面上不动声色,心里却在翻江倒海,简直是如出一辙?这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跟上,绝不能有丝毫的放松。建校劳动,大局已定,一点不同意见,搅不起大浪。但为了避免不良影响,还是应该听听正面意见为好,书记的目光,开始有目的的搜寻了。
陶欣然同学,是非常赞成劳动的,而且是打心眼里赞成,没有半点虚假的成分。别看他的履历表上,填的是“民办教师”,可去掉寒暑假,满打满算也就八个月。但干农活的时间,却是五年有余。而这五年,大半的时间是泡在水利工地上。当时,他是单身汉一个,住哪里都无所谓。出“水利工”,可以多挣工分和口粮,他入学带的粮票,还就是那个时候攒下的。
家乡的水利工程到底能干啥,他一直不知道,农业学大寨,每个公社都在修。夏天铁锹挖土,冬天铁镐刨土,反正是长年与土打交道,应该和盖房子挖地基差不多,和坐教室上课学习相比,更愿意选择这个建校劳动。
所以,对于他来说,半个月的建校劳动,相当于重操旧业,他甚至希望时间再长一点,他可以借劳动之机,请假回家,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回家探母,顺便来个重温旧梦,真是两全其美,神不知鬼不觉。
在校学生是没有探亲假这一说的,可陶欣然有把握能拿到假条,家中老母卧病在炕,乡里乡亲没有不知道的,而且有日益加重的趋势,很想念他这个离家求学的儿子,这个理由还不充分吗?只要拿着一封家书,去找辅导员,应该不会有问题,那个女老师也是个心地善良之人,和老乡见面,就是她给搭的桥。
发现韩书记似乎在看着自己,陶欣然举起了右手,用语言投了建校劳动的赞成票。他真有点担心了,这反对的呼声再喊下去,不能把这事儿搅黄了吧?
出于一种本能,他一张嘴,就大谈劳动的作用和伟大,尤其是像建设学校,这样极具针对性的劳动,更是具有双重意义,可以加快母校建设,锻炼筋骨,磨炼意志他,而最终收益的,就是劳动者本人,他这个刚入学的生瓜蛋子。因为是发自内心,尽管是老生常谈的几句话,也显得情深意切,说得他自己都有些感动了,而且声音愈发的洪亮。
陶欣然看着韩书记的脸,用他八个月教龄的授课经验,捕捉到了书记眼中赞许的目光,他有些激动,激动的有点忘乎所以了,于是,合理化建议,脱口而出,“半个月的劳动时间太短,适当延长个三五天效果会更好。”
让他庆幸的是,前半句话还没吐出二分之一,一个先知先觉的目光,很不友好地向他投射过来。陶欣然一惊,完美地卡壳闭嘴了,后背惊出了冷汗,人也清醒了。幸亏有所保留,没全都“秃噜”出去,否则,非挨收拾不可,那帮懒小子能放过他?起码得罚值日一周。
韩书记明察秋毫,看陶欣然突然间张口结舌,意识到他话没说完,而且很可能与劳动有关,略停片刻,便亲切地问道,“半个月什么呀”陶欣然正愁怎么圆场呢,书记一问,也有些急了,正巧门外传来门卫大爷的说话声,是邮递员来送报、送邮件了。
他急中生智,想起了书桌里的一封信,来自在某军港服役的小表叔,马上有了下文。“韩书记,我斗胆提个建议,半个月的劳动结束后,能否带我们去军港学习参观,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韩书记听后,连连称赞,“是个好建议!”心想,这深入基层,收获还不小。
对于陶欣然来说,建议“延长劳动时间”,借此机会,回家看看,这是个最能拿出手的秘密了,但没能说出口。那其它的秘密,就更不能说了,他心中再无城府,也不能轻易说出围城之内的事。大是大非的问题,他还是能拎得清的。
陶欣然的发言,让韩书记的心踏实了,老贾的心,也因此放到了肚子里。可陶欣然自己的内心,却向一位同学敞开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