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淡淡》—45吃点好的
(2022-06-30 17:56:01)
标签:
小说女大学生故事 |
分类: 《幽香淡淡》 |
吃点好的,这个顽固的想法,驱使着三个女生继续寻找,海鲜没吃成,那就退而求其次,于是走进了一家专门卖面的店铺。
受老乡影响,想吃点好的,可囊中羞涩,却让这想法大大缩水了。在她们眼中,现在这“好的”,无外乎就是吃一顿正常的饭,有别于那些饼干之类,这有汤有水的面条,就是最佳选择了。跑了一上午,又渴又饿,也想找个地方,饱餐一顿,再稍事休息一下。否则,米兰包里的馒头,也能顶一阵子了。
这一碗面,去了汤也没多少,三人用眼睛审视着那碗里的面条,不约而同地处于眼大肚子小状态。你能吃几碗?我能吃两碗,我也能吃两碗,我就是想多喝点面汤。这几个人挺能吃啊!没想到她们的对话,一字不漏地钻进了身后另一个人的耳朵。
面条一毛钱一碗,就是每人来三碗,都能买得起。为了证明自己要付款的决心,三个人都抢着翻钱找粮票,很快仨人自成体系,围着买面窗口,齐刷刷站成一排,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元钱和一斤粮票,成为小店的一道临时风景。
她们手中的那一元钱,模样依旧,价值尚在,却已是饱经沧桑,脏污破旧,早已不是当初的新鲜模样,真不知被周转过多少回了。相比之下,那张小小的粮票,却是光彩夺目,不但新而且漂亮,不用细看上面的字,只凭颜色和规格,明眼人就可辨别出她的高贵身份,这是一张全国粮票,走遍全国都可以换来食物,是解决温饱的必要条件。
学校明确规定,入学新生要带一个月的粮票,省外同学请带全国粮票,这几位来自外省的女生,凭着录取通知书,家长单位介绍信,在当地粮食部门,各换取了宝贵的30斤全国粮票。这粮票也和钱一样,再宝贵不使用,也是废纸一张,现在这张宝贵的全国粮票,和破旧的一元钱被捏在了一起,举在三位女生手里,就是要购买可以饱腹的面条。
同学你好!里面的服务员还没露脸,身后却传来了说话声,怎么有点耳熟啊,罗筠和林香蒲几乎同时转过身去,原来是陶欣然,这声音能不熟吗?为了取个行李,跑了一上午,又额外听了人家的免费讲座。但两人都没有主动答话,保持着矜持与距离,小林子对米兰嘀咕了一句,告知了对方的身份与特点。
米兰还奇怪呢,这身上的衣服上也没有标志,怎么就知道了我们的身份呢,其实她们身上的标识太明显了,背着黄背包,穿着男式制服,从里到外都散发着泥土味。不是下乡知青,就是回乡青年。可春耕大忙季节,不在村里耕地种田,穿得干干净净,跑到这里逛街吃饭?
况且,坐在这里吃饭的,绝大多数是外地人。就像她们以前在家时一样,本地人轻易不会在饭店里吃碗面。这座城市的大姑娘小媳妇,历来以“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著称。
为了要脸面要漂亮,更是要拼命攒钱,六七元钱的一条的确良的裤子,只能硬从嘴里往外省了。在家里怎么都能对付一顿,哪舍得为了一顿饭,再去花上几大毛,同样一顿饭,家里外面不可同日而语,当然味道就忽略不计了,只要能填饱肚子,其它都免谈了。
走南闯北的食客们,自然是见多识广,行万里路,就相当于读万卷书嘛。本市高校众多,稍有常识的人,对她们的身份也就一目了然了,只是不屑于去说而已。
这三位的身份,陶欣然当然不用费劲去猜,虽然若离若即,一直保持着距离,可对罗筠两人还是有印象的。工科院校,女生没有男生多,稀有物种,总会引起额外关注,至于多出来一位,从行头上看,估计也是同类。
按照陶欣然给自己定的规则,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和女生说话的,更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主动过来打这个招呼。其实这三位一进来,他就发现了,但眼皮都没抬,继续吃他的面。后来引起他关注的,依然不是这三个女青年,而是她们手中的全国粮票。
现在,他就为了这个目标站到了她们的面前,他拿出几张本省粮票,低声提出这顿饭钱由他来出,条件是用自己的粮票,兑换她们手中的全国粮票,就是多给她们几斤地方粮票也行。
小林子听懂了,罗筠也听明白了,可都没有吱声表态,这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她俩一时还没想明白。米兰看着他手里的地方粮票,心里马上猜出了几分,如果不是有特殊需要,谁也不会找这个麻烦。
当年,家中老父就曾为这个全国粮票,求过粮食局的李大爷帮忙,有时临时出省公出,找个全国粮票,比借钱还麻烦,真有一分钱憋到英雄汉的无奈。
看着陶欣然期待的目光,米兰率先表态了,饭钱不用你掏,否则不和你换,一斤换一斤就行,全国粮票在我们手里也没用,罗筠两人也急忙点头称是。
陶欣然没想到事情会这么容易解决,心想这几个女生,不光能吃,办事情也很有力度,刚想说句感谢的话,女服务员瞪着白多黑少的眼睛走了过来。米兰对陶欣然说,把粮票给我,你去占座,我们买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