舷梯旁,身着草编服饰的土著乐队,演奏着迎宾的乐曲。黝黑的皮肤,闪亮的眼睛,淳朴的笑容,独特的演奏乐器,扑面而来的是南太平洋群岛独特的异域风情。
瓦努阿图共和国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位于南太平洋西部,属美拉尼西亚群岛,由83个岛屿(其中68个岛屿有人居住)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桑托岛,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均降水量1600毫米。 瓦努阿图的国名在比斯拉马语中意为“我们的土地”,1606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768年法国人到此,1774年英国库克船长到此并将该地命名为“新赫布里底”,1906年10月,英法签署了共管公约,该地沦为英法共管殖民地,1963年土著人成立了第一个政党“乡村党”,要求收回土地和实现独立,1978年1月实行内部自治,1980年7月30日正式独立,定国名为瓦努阿图共和国。
瓦努阿图陆地面积1.219万平方公里,水域面积84.8万平方公里,全国人口约23万,其中98%为瓦努阿图人,其余为法、英、华后裔和越南、波利尼西亚移民以及其他一些附近岛国人。官方语言为英语、法语和比斯拉马语,通用比斯拉马语。首都维拉港(the
Port Vila),人口四万多人,平均气温25.3。
这里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Voted
“the Planet’s Happiest Country”)。这是由Lonely
Planet评选出来的结果。Lonely
Planet是自由行者在周游世界之后做出的评价,这个评价是非政府的,因此有一定的客观性。
当地居民属美拉尼西亚人种,数千年前就在这里繁衍生息。瓦努阿图人,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有着宽大的鼻子,他们性情温和,热情友善。
瓦努阿图属于相对贫穷的国家,但这里却是世界上少有的没有乞丐的地方。
走在维拉港的中心市区,见不到高楼大厦,街道和市区建筑都显得破旧,市面上也是熙熙攘攘,满是悠闲的生活气息。
瓦努阿图产棉花、玉米、咖啡、可可豆和椰子,卡瓦(一种可以用来缓解压力和焦虑的胡椒植物)、牛肉、椰干、木材和可可粉,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出口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和燃料等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瓦努阿图加大了国家的采掘业、制造业和服务业来补充规模农业,以促进国家的经济增长。
尽管这里容易遭受自然灾害,这个太平洋群岛国家,将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完美结合,曾连续多年进入“快乐星球”指数的前四。这里的人,生活上没有压力,不愁冷暖和温饱,相对简单的劳作,便可以获得属于他们的满足和幸福,日子在这里显得悠闲而散漫。
我独自一人沿着绿荫覆盖的海滩小路,走进不远处的滨海村落,近距离感受到这里的简朴而安详的生活。绿荫如伞的房舍,海风吹佛,静静的没有尘嚣。
看到我这完全陌生的面孔,村舍的主人们会悠然的送过来淡淡的微笑,坐在家门口的长者,还远远的向我伸出大拇指,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表达的欢迎和尊重。
不知不觉中我竟走进了人家的一个聚会,好像聚会尚未开始,各类吃食饮料却都已安排妥当,几个人见我走来,便拿着斟满了混白色饮料状的椰子壳酒杯,高高举起,送到我的面前,几双大大的眼睛热情的看着我,示意我做干杯状。我不知道这混白色的酒是什么味道,但我知道这酒杯里装满了盛情。于是,我双手接过酒杯一饮而尽,一股从未有过的火辣热热的直入胸怀。或许是看我如此豪爽,这些陌生的朋友们一起向我伸出了大拇哥,满面笑容的给我说着什么,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话语,但此刻这杯酒或许是我们彼此相通的语言,气氛顿感亲近。
这是一种被南太平洋诸多岛国用当地卡瓦胡椒酿制的“卡瓦酒”,瓦努阿图和很多岛国人对“卡瓦酒”充满敬意,将其视为最尊贵礼物,是“国礼”和“国酒”。卡瓦仪式是一种高规格仪式,部族结盟、仇人和解、勇士出征、婚丧嫁娶等民间活动,驻瓦使节递交国书、节日庆典、迎送贵宾等官方活动,签署协议、签订合同等商业活动,都少不了它。
在维拉港,在南太平洋遥远的异国他乡,一次难得的偶遇,让我有幸品尝了这厚礼相待的麻辣清冽的“卡瓦酒”。
瓦努阿图人生活简单,他们对物质生活的要求不高,居住的条件也相对简陋。这里属热带海洋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5.3度,全年气温很少有高于32度和低于17度。所以,居住在这里的人没有严寒和酷暑,简易的房舍遮风挡雨便是家,椰子、卡瓦、可可、咖啡、芋头、木薯、红薯和香蕉,还有丰富的渔业资源,让瓦努阿图人很容易实现温饱,悠闲的时光里流淌着的便是幸福和快乐了。
短短一天的时间,我无法探寻到这里的幸福密码,我只是一个拿着相机匆匆游荡的看客。摄入镜头的却也不仅仅是坐在家门口悠闲的妇人,劈柴的少年,衣着整洁的学子,绿树掩映的海岸边悠悠的小船,还有那些友善的大眼睛,还有那让我久久回味的卡瓦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