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西兰,随时会与毛利文化不期而遇。
那形态各异的木雕图腾,那标志明显的毛利文化会所,那身着草裙的翩翩舞姿......
一个横跨七十年,凝聚一百多位毛利艺术家代表作品的新西兰当代毛利艺术展,目前正在奥克兰美术馆举办。
徜徉在这个性独特的艺术长廊里,目光跨越时空。
这宏大的展览,凝聚了新西兰毛利艺术家们的精心创作,这里有凝重的色彩,这里有奇异的线条,这里有朴拙的雕刻,这里有深刻而悠长的思索......
徜徉在这巨大的艺术展厅里,心灵碰撞心灵。
不需要语言也不需要文字,凝视那一件件展品,会被感染,会被感动,会有一种情感与之共鸣。
我用三个小时走完了全场,拍摄记录下了部分作品。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
这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最原始的居民,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创造,他们的精神,他们的幸福和向往的艺术表达,这里有他们对天地,对自然,对生命的认知和敬畏。
我郑重的把这个展览推荐到这里,希望能给我的热爱艺术的中国朋友们打开一扇遥远的窗口,从这里一窥新西兰毛利人的艺术光影。
毛利人(Mori)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属于南岛语族玻利尼西亚人。其民族语言原本没有文字,1840年开始以拉丁字母作为民族语言之文字。“Mori”这个词在毛利语境中表示“正常”或“正常人”的意思,当时的欧洲人进入新西兰,毛利人便如此自称。对于外邦人则称呼“Pakeha”(原意有“反常人”的意思。)。
多数考古学和历史学者认为,毛利民族是从库克群岛和玻利尼西亚地区而来,关于毛利人的起源,当前较为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是他们主要来源于中国台湾,经过数个世纪在岛屿间的迁徙而来到新西兰,成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毛利人的语言、文化以及传统建筑与台湾阿美族很类似,文化上有许多共通点。
毛利人总人口约70多万人,其中新西兰有约62万,澳大利亚有约12.6万,英国有8千人,美国和加拿大有4千人左右。毛利语是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
考古学家发现,至少在800年或更早以前,新西兰就已有毛利人居住,数百年来,毛利人发展出严谨的部落制度、阶级制度,和极高的艺术成就。在西方文明尚末到达之前,毛利人一直以他们的传统社会形态生活。
不同于许多国家受到压迫或遭同化的少数民族,毛利人在新西兰拥有较多的话语权,其文化的保存亦较为完善,毛利语更受到了新西兰国家法律的承认。即便如此,现今毛利语仍然面临被新西兰的白人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危险,因为只有不到一半的毛利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毛利语,而许多毛利人已经不会讲毛利语了。
毛利人是天生的艺术家,尤其是音乐和舞蹈有独到之处。中国电影《只有芸知道》中的歌曲,那优美的旋律选用的便是著名的毛利歌曲。
在新西兰几乎所有重要节日和庆典上,身着草裙的毛利歌舞,是必定出现的最重要的节目之一。
还有毛利人那极具震撼力的哈卡战舞(Haka)。在毛利人参与的重要活动中,毛利民族这个最具特色仪式感极强的战舞,一定会让人热血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