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师幼互动:在对话与游戏中构建成长共同体

(2025-03-17 12:52:35)

在晨间区域游戏时,小宇正专注地用积木搭建"宇宙飞船",突然转身问我:"老师,火箭是怎么飞到月亮上的?"这个充满童真的问题,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师幼互动策略的深层思考。集体教学中的互动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而是一场师生共同探索的奇妙旅程。当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幼儿的游戏,用智慧回应他们的"为什么",教育的魔法就在这一刻悄然发生。

一、追问式互动:搭建思维的脚手架

在科学活动《有趣的沉浮》中,我带来了一盆水和各种材质的小物件。当孩子们发现海绵吸水后会下沉时,我追问:"如果给海绵穿上防水外套,它会怎样?"这个问题像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层层涟漪。有的孩子用保鲜膜包裹海绵,有的尝试给木块涂蜡,实验过程充满欢声笑语。这种层层递进的追问,就像隐形的阶梯,引导孩子们在试错中建构科学认知。当朵朵发现涂蜡的纸片能浮在水面时,她眼睛发亮地说:"原来防水衣这么神奇!"

在绘本共读《大卫上学去》时,我故意停顿在调皮的大卫把饭菜喂给小猫的画面,问:"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和调皮的大卫说话呢?"孩子们从告状式表达逐渐转变为理解性沟通:"大卫,小猫不能吃小朋友的饭呀,我们比赛谁吃得干净好吗?"这种角色代入的追问,让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比直接说教更能培养社会情感能力。

二、情感共鸣式互动:营造安全的心理港湾

美术活动《我的心情面具》中,平时沉默的小雨始终无法下笔。我轻轻蹲在她身边,用彩色黏土示范:"你看,我的面具在笑,因为今天看到了彩虹。"她突然开始揉捏红色黏土:"我的面具在生气,因为昨天弟弟弄坏了我的画。"这个瞬间,互动不再是教学技巧,而是心灵对话。当教师袒露自己的情感世界,孩子们便获得了表达的安全感。

户外建构游戏时,浩浩因为作品倒塌急得直哭。我陪着他坐在积木堆里:上次我的城堡也塌了,你猜后来怎么着?他抽着鼻子问:怎么了?”“后来我们用酸奶盒当柱子,建了个更结实的!他破涕为笑,开始四处寻找"建材"。这种共情式回应,比简单的安慰更能培养抗挫能力。

三、个性化互动:发现每个生命的独特光芒

数学活动《图形王国》中,我发现有的孩子通过触摸分辨形状,有的则观察边角特征。于是设计"图形盲盒"游戏,让触觉型孩子蒙眼摸宝,视觉型孩子当鉴定师。这种差异化互动策略,让每个孩子在强项中获得成就感,进而带动弱项发展。正如多元智能理论揭示的,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认知密码。

站在教育长河的岸边回望,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互动瞬间,恰似繁星点亮幼儿的成长夜空。当教师放下"权威者"的执念,以同伴的姿态参与探索,用追问点燃思维,用共情温暖心灵,用个性激发潜能,集体教学就不再是整齐划一的训练场,而是充满可能性的成长乐园。这种互动不是技巧堆砌的表演,而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在生命与生命的对话中,共同编织美好的教育叙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