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撰写课例报告
(2019-04-16 10:18:43)
标签:
教育 |
分类: 阅读分享 |
如何撰写课例报告
一、什么是课例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即“讲述教学背后的故事”。也就是说课例不仅仅是最后的课堂教学实录,还应包括为何这样进行教学的研究思路,还要交代之所以这样教学的理由和认识,交代清楚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通、交流、对话、讨论等。是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
二、课例与教案、课堂实录、教学案例的区别
1.课例与教案的区别。
教案是教师上课前预设的文本计划。而课例是一个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这是根本的不同。但课例在“讲述故事”时有可能运用教案来说明为何这样授课的思路和想法。
2课例与课堂实录的区别。课堂实录是对实际发生的课堂进行逐字逐句地录制并记录为文本,它的确是实际发生的教学实例的文本,但课堂实录本身是客观的记录,从它当中我们不能直接看出为何这样教学的思路和想法,如果看出了也只是推测。原来授课的老师和研究人员“背后的故事”井不能包含在其中。
3课例与教学案例的区别。
案例和课例的区别在于,教学课例通常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主要目的是揭示“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的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到本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案例虽然也以课为研究载体,但它主要不是阐述本课的教材教法,也不是研究如何上好这一课。它围绕包含教学问题的典型事件,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其直接指向新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中的带有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提高本课教学的质量,而且可以运用于本学科其他课的教学,甚至可以推广到其他学科的课程教学
4.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
课例与课例研究的区别,好比教案与教案设计的区别。前者是静态的结果表达,后者是一个研究的动态过程是成果,所以通常我们说的“课例研究”往往指的是做“课例”的过程,说到“课例”往往指的是成果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课例报告。
三、课例构成的要素
课例一般由四个方面素构成
(一)主题与背景
主题与背景是课例的第一要素。课例研究并不追求求通过一节课试图解决很多个问题,而是追求通过一个课例认识一个小的研究同题一一这就是研究的主题,“小”才有可能“深”。研究的主题最好从例的题目就能看出、或者开门见山地交代,这样别人可以直接地知道这个课例探讨什么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读了洋洋洒洒几千字还不知课例想解决什么问题。
(二)情境与描
课例的描述不能杜撰,它来源于真实的课堂教学及其改进教学的研究过程。但其情节可以经适当的调整与改编,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紧紧环绕主题并凸现讨论的焦点同起。各个课堂情境的选择要环绕课例研究的主题,有时为了凸显与研究主题密切相关的问题,甚至对片段中的语言也可做适当
剪裁(如用省略号略去一些无关的话语、刷去一些ロ头禅等)。除了使用第一手的直接的实录描述,也可以用作者讲述的方法对实录片段进行第二手的描写,包括作者本人当时的想法、感觉等都可以写入课例。围绕主题的情境描述要追求准确、精简、引人入胜
引力,而且可以引发深入思考和讨论。
的基本层面而不要脱离课堂教学。对课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一节课的改进和研究程,究意获得了哪些理性的认识或者初步结论,需要一些概括和提场。这些“研究成分”使得课例不仅仅是对研究一节课的描述,而且对老师们在口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后发。
课例研究报告的一般描述,而是对老师们日后课堂教学中考虑一类课的改进有启发。
四、课例报告的一般框架
(一)阑述研究的主題与内容
1.确定研究主题。
说明课例研究小组期望解决的教学课题(主题)是什么、研究这一1题的意义与价值
2.选定研究课例。
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选择哪节课竹为课例,述这节课的教学上题与研究课之N的关系,明确通过对这节课的研究希望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哪此
(二)呈现课例研究的过程
课例研究是个系统的教学改进过程,需要有多绝的研究课,四此报告中这部分的写作就要反映每轮教学实践的情况。是现每节课绕课例究主题的设i例重点,同题解决的情况以及出现的新问题。
1.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的深人。
课例研究过程也是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不断深化的过程。研究报告中要具体现每轮教学设计过程中课例研究团队在学情分析和教材解读方面的主要变化。学情分析突出对学生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状态的把握不断具体、准确;教材解读着重展示几轮课例研究过程中教学内容选定方面的变化,并给出具体的说明。
2.教学设计的变化(备课的变化)。
这部分要避免照搬教案,而是重在闸明每轮的研究课的具体教学流程设计上的明显变化(可通过案例对比并简单解析),具体描述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关注点的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3.概要呈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变化(课堂教学实际过程的变化)。
这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课例研究报告的重点,写的过程是研究团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再分析、寻找问题解决策略的心路历程。报告中这部分的写作要绕课例研究的主题,针对各轮研究课的具体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间题来展开,而不是再现课堂教学实录,呈现针对每节课出现的问题研究改进的过程。比如在该轮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需要对教学设计做出哪此修改等,可以以主要环节或教学片断的形式呈現,有前后对比、改进并分析。在写作中要注意加入适当的课堂教学案例,将遇到的问题与反映课堂教学的真实案例材料相互印证
4.课堂观察的重点与工具。
概要介绍课例研究过程中.研究团队在课堂观察方面的总体思路。包括课堂观察指导与要求研究成员分工,课堂观察展开的维度,具体的观察重点及采用观察工具
(3)三阶段:撰写
很多情况下,教师面临的问题是,教学实例觉得很精彩,但利究过程和要观点、主题及
同题感觉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首先回想整个教学实例研究过程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具有冲突性的事片段,而这是课例中最重要的美健事件。然后对这个美键事件。如何产生的回想下去、当时的背景是怎样的?这个关键事作之后又发生了什么、如何处理的、后来得到什么结论?这个办法其实是从最重要的事入手,追因索果,是个比有效的技巧,教师常易着手写作。
(4)四阶段:修改
写好初稿后,首先可以用课例的几个要素来量,看看是否具备课例的基本条件,缺什么补什么,累资的可以去。自己感觉基本满意后、可以请没有参与过这个课例研究的人阅读,听听他们看后是否读到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因为写作课例的人头脑中有很多潜在的细节,很多时候自以为都交代清楚了、明白无误,可是没有参与过的人一无所知,就不一定理解。所以听取"局外人的意见,进行反思、期的,甚至重写,也是一个有数的技巧。
(5)第五阶段:提炼
在课例基本完成后,考虑一下所写课例的类型,也就是整体考虑课例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这个阶段可以重新考虑修改标题、用比较贴切的上題词汇突出该课例的价位和意义所在。其实课例的写作本无定法的,上述过程是给没有写课例经验老师的一个参照过程。精彩的课没有什么固定的套路,甚至没有数字序号标记的段落划分,但是仔细研读,会发现课例的几个要素一一具备。如果再配以优美的语言和吸引读者的文风,就象一篇好的文学作品一样令人享受而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