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村教师为一句诺言坚守山区讲台26年

(2023-03-02 09:18:44)
标签:

志愿服务

                   乡村教师为一句诺言 坚守山区讲台26年

        只为当年一句“扎下去、干好来”的诺言,杨润根在南昌市安义县乔乐乡乔乐学校一干就是26年。26年,弹指一挥间,对于坚守在偏远山区讲台上的杨润根来讲,这里没有鲜花与掌声,只有单调、孤寂,有的只是乡村留守孩子们一双双炙热、渴望知识的眼睛。从年轻小伙到年过不惑之年,从激情满怀到朴实可亲,他把一所偏远学校打造成省内有名的乡村示范学校,把一批批孩子送出大山,成为国家栋梁,把一个个火种点燃,只为那句“干好来”的承诺!

  “扎下去、干好来” 这是他的承诺 

  安义县乔乐乡乔乐学校地处山区,基础设施较差。1997年,毕业于南昌师范学院的杨润根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奔赴艰苦偏僻的安义县乔乐乡,执起教鞭,走上三尺讲台。

  “二十多年前的这里满目荒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蛇皮袋和纸糊的窗户。”说起学校当年的环境,杨润根不禁长叹一口气。当时接待杨润根报到的老校长对他说:“欢迎你的到来,增加我们教学力量。可惜这些年来,分配来的老师就像车马流水,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哎!”当时的杨润根坚定地回复老校长:“偏远乡村总得有人坚守,扎根乡村,为农村学生点燃梦想。我要把根扎下去、干好来,托起乡村的孩子们。”

  “扎下去、干好来”,这是杨润根对老校长和父老乡亲的承诺,也是对他自己的承诺。为了改变现状,他带着乡村学生,利用休息时间,不辞辛苦,前往三、四里外的东屋村挑沙、铲草、移树等。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大变样了,地绿草肥,学生也多了,学校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孩子脸上扬起灿烂的笑容。

  “一个都不能少”,先后资助几十名学生 

  2000年的寒冬,杨润根被同事叫住。“杨老师,你外出学习的这几天,你们班学生小雨在你家门前来来回回十几次了……”杨润根当即找到小雨了解情况。

  “当时小雨只是一个劲地哭,待其情绪平静后,才得知她家为哥哥治肾病钱花光了,透析换肾需要很多钱,她想弃学赚钱救哥哥。”杨润根告诉记者,当时的他虽然被小雨的真情感动,但是他当即制止小雨的行为,“我告诉她:再大的困难我们一起来面对,不抛弃、不放弃,这是班主任我的承诺,更是全班同学的期望。”第二天,杨润根就把自己的积蓄和同学们捐助的零花钱送到小雨妈妈手中,说:“务必要孩子把书读下去,小雨这个年纪应该做她应该做的事情,不应该放弃学业。”小雨妈妈哽咽着,让孩子重回课堂。

  为兑现“一个都不能少”的承诺,杨润根对每届学生家访、送去关爱,记录学生情况达10余万字,每月行程十几公里,同事打趣地说:“26年的家访行程可以来回北京啦!”先后有几十名学生在杨润根的资助下得以重返校园,走进大学。

 乡村教育振兴的引路人 

  生命不息,学习不止。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杨润根从教以来抓紧一切时间忘我学习“充电”。26年来扎根乡村教育,没有因条件艰苦而放弃学习,更没有因为工作辛苦而懈怠学习,与时俱进让他紧跟时代步伐。

  昏暗的电灯下、简陋的卧室中、泥泞的田埂上、专业的培训里,都留下了他请教的声音和学习的身影,一摞又一摞的书籍、一期又一期的杂志、一本又一本的笔记、一套又一套的试卷、一根又一根笔芯,换来一张又一张证书……这些都见证了他的学习。一张桌子、一条凳子、一盏昏暗的电灯,伴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教学次次第一、所带班级年年先进……这些也换来了学生、家长一声又一声的赞誉。

  他不光自己学,而且带领影响家长学。他经常告诉家长:“一个家庭只要有一个人读书,这个家庭就有希望。”他引领学习,把知识送到学生心中,一天天一年年,他看着这群家庭经济困难孩子一个个走出乡村,走进大学。

  “因工作调动,今年年初,我被安排到黄洲镇中心学校,继续坚守乡村学校。”杨润根说,“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关爱关注乡村教育,与我们一道托起乡村那一轮暖阳,做孩子生命的贵人,做家长希望的使者,做乡村振兴的功臣,让最美的教育在乡村发生,让更多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可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