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之日说“山鬼”:

花钱源于汉代,花钱在早期使用的时候主要是汉族民间自娱自乐的一种玩钱,这种钱币由于不是流通钱,因此它的材质大都比较粗糙,汉族民间把这种钱俗称为"花钱"。"花钱"虽然具有钱币的形态,但不作流通使用,是钱币中的"非正用品"。汉族民间花钱的种类繁多,诸如开炉、镇库、馈赠、祝福、玩赏、戏作、配饰、生肖等等都要铸钱,这种"钱",其实是专供某种需要的辟邪品、吉利品、纪念品。其中"吉语钱"是比较普遍的一类花钱。主要以"长命富贵"、"福德长寿"、"加官进禄"、 "天下太平"等吉语为内容,这同时也反应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力。
“山鬼花钱”,清代道士用来施法以降妖震鬼驱邪的载体,也可叫法器。经道士开光后,百姓请回挂于家中镇宅或随身携带保平安。对该钱试读如下:
一,“山鬼花钱的正面是:中间竖书二十七字咒语“雷霆雷霆、杀鬼降精、斩妖辟邪、永保神清。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左右为四字符文,又作“仙篆”。符文释为“雷令杀鬼”,左为“雷令”,右为“杀鬼”。有人将此四字释为三字:“震山鬼”,是误将“雷令”释为“震”,“杀鬼”二字释为“山鬼”。所谓“山鬼”实系“杀鬼”,“鬼”上为“杀”的意符。原意是“鬼”头上置三枚雷丸,丸生火焰。取意雷击鬼,生火而杀之意,非是“山”的象形字。还有一说是:“山鬼”即一般所说的山神,因为未获天帝正式册封在正神之列,故仍称“山鬼”。
“山鬼”,最早出现在我国战国时期屈原所著的诗歌《九歌》里的第九首《山鬼》。屈原,是我国历史上战国时期伟大的政治家和思想家,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古代诗人。屈原在政治上一直不得志,被同僚排挤,被楚王流放,只有把信念放在依靠“神”,“山鬼”也就是“山神”。在屈原《山鬼》中的“山鬼”就是屈原的化身,也就是屈原心中的女神,她满怀喜悦的心情去与情人约会,结果情人失约没来,天色渐晚,雷雨大作,“山鬼”在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凄惨夜色中,伤心绝望地离去。
“山鬼”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巫山神女“瑶姬”。宋代时期,楚辞学家洪兴祖在《楚辞补注?山鬼》题解中说:“《庄子》曰:‘山有夔’。《淮南》曰:‘山出魈阳’,楚人所祭,岂此类乎?”夔之为物,习见于典籍,传为一足怪物。魈阳,《淮南子?汜论训》高诱注云:“山精也。人形,长大,面黑色,身有毛,足反踵,见人则笑。”人们说山鬼是独足精怪。明代时期,很多文史学者认为山鬼就是山神。
二,“山鬼花钱”的另一面是:八卦图背面为楷体阳文八卦纹饰和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个楷书阳文。五行八卦分为阴阳五行和八卦理论。是古代汉民族的基本哲学概念,是古代的阴阳学说。"五行"具体是指金行、木行、水行、火行、土行,一直是中国古代汉族先贤从事各种研究的工具与方法,无论道家、医家、兵家、儒家、史家、杂家、历算家都必须精通"五行"。
“八卦纹饰”,最早见诸于“易经”,易经是汉族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历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古代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术。“易经”是汉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广大精微,包罗万象。又据《史记·周本纪》记载:文王"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也就是说,当时文王(西伯昌)被崇侯虎陷害而被殷帝纣囚禁在羑里整七年,在狱中,西伯昌潜心研究易学八卦,通过八卦相叠从而推演出现在《易经》中所记载的乾为天、坤为地、水雷屯、山水蒙等六十四卦,并形成了《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出自《周易》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事,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三,“山鬼花钱”,是道家的一种法宝,也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寄托,隐含着美好吉祥寓意。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道、儒、法等诸多学说交融的共同结晶。所以“山鬼花钱”深得皇家贵胄、黎民百姓、文人学者的喜爱。上至帝王、下到民间都有铸造,在清中期时就已经十分的盛行,历经不衰。随着古泉收藏热的逐步兴起,“山鬼花钱”也作为“花钱”中的珍品,受到收藏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所载:“山鬼大花钱”(如图)是合金铜材质(目测,其含有一定量的金银等贵重金属),铸造精美、钱文清晰,钱体硕大厚重,应是清代皇室专门用失蜡法所铸造的“铸母钱”,其铸造年代应在乾隆嘉庆时期。因而十分精美而罕见。
并在此寄语2021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