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案设计】王荣生--音乐《牧歌》

(2019-02-13 18:05:05)
标签:

教育

音乐

分类: 南宫中学

课题《牧歌》

课程名称

《牧歌》

 

高中赏析课

   

高中

 

1

教学目标

1.在歌曲中感受草原人民丰富安定的幸福生活和草原辽阔、美丽的景象,从而喜爱民族优美音乐艺术的情感。

 

2.在参与体验、聆听的活动中,能够学会探究音乐的方法,感受蒙古长调悠扬、高亢的风格特点。

 

3.欣赏无伴奏合唱,感受无伴奏合唱的人声美与丰富的和声效果。

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其心理日趋成熟,表达情感的方式比中学生有明显的变化。学生的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他们不再满足于音乐的好听与否,渴望更深一层的了解音乐的内涵,这时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入教学中。

教材分析

歌曲《牧歌》是高中教科书上的一欣赏课歌曲,是流传于东蒙昭乌达盟的一首蒙古族民歌。无伴奏合唱《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作者瞿希贤根据海默的词,把这首民歌改编成无伴奏合唱曲,使优美的民歌形象更加丰满,色彩更为丰富。不同音色的声部交替出现,互相呼应,加上浓郁和谐的和声效果,使音乐的内涵更为充实,意境得到升华。由于这首无伴奏合唱较原民歌更加丰富、优美动听,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并成为无伴奏合唱的珍品。

教学重点

 

欣赏歌曲,感受蒙古民族音乐的特点及民族风情。

 

教学难点

 

能舒展有感情的的演唱《牧歌》。

     

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以《牧歌》为背景音乐,展示蒙古风情的图片,感受蒙古族的民族风情。


认真观看图片及聆听


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古的美。

教学主体部分

1.欣赏独唱《牧歌》,初步感受歌曲优美、抒情的情绪。

 

 

2.再次欣赏歌曲,分析音乐要素(旋律悠扬、节奏舒展、宽广,速度较慢以及很长的拖音)

 

 

3.分段欣赏歌曲

(1)欣赏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欣赏主题部分

 

学生朗读歌词

你们有没有发现歌词与旋律高低之间有着什么关系?

 

老师弹奏钢琴,学生用模唱主题旋律,感受开阔悠扬、高亢抒情的旋律,体会草原人幸福、安宁的新生活。

 

了解蒙古族的长调

师:这是蒙古族的哪一种曲调?(这首《牧歌》曲调悠扬、高亢,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是一首典型的长调。)

 

跟音乐简单学两个八拍的动作,感受蒙古音乐舒展的节奏。老师示范。

 

 

 

 

 

学生认真思考并积极回答。

 

 

 

 

 

 

 

学生回答问题。

 

 

 

 

 

 

认真学唱。

 

 

 

 

 

认真学习动作。

 

 

 

让学生思考问题,充分发挥自我。

 

 

 

 

 

 

 

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歌曲。

 

 

 

 

 

使学生能有感情的歌唱歌曲。

教学主体部分

4.学唱无伴奏合唱《牧歌》


 

(1)女高、女中、男高、男中学习各声部的旋律。

 

 

(2)老师指挥,四声部合唱,体验四声部之间的和声效果。

 

 

(3)老师指挥,学生用正确的、舒展的声音合唱,感受声部的和谐统一。

 

5.再一次聆听全曲,感受蒙古的美。

 

6.总结

 

 

 

 

 

 

 


认真学唱

 

 

 

 

 

 


更好的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蒙古族的一首无伴奏歌曲《牧歌》,谁能说一说这首歌的曲调是什么?(长调)而且蒙古族的音乐具有优美的旋律、宽阔的气息、感情深沉的风格特点。它就像父亲的声音一样的深沉,我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搜集一些蒙古族的音乐来欣赏,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牧歌


     曲情绪


                    长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