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教学: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9-11-28 14:29:02)
标签:

教育

收藏

文化

分类: 课堂教学
一、导入。
“孟母三迁”、“孟母断织教子”

二、简介。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邹人。是战国时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核心是仁义,主张“以民为本”和“性善论”,实行“王道仁政”来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
    2.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
     恭敬之心,礼也;
     是非之心。智也。

二、思路梳理。

  (一)引出中心论点

    1.提出中心论点: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所欲:鱼   、 熊掌       舍鱼取熊掌
       所欲:生    、  义          舍生取义
   类比设喻,比喻论证,由浅入深,自然明晓。
    2.正面论证。(舍生取义)
        所欲     甚于生(义)      故不苟得
        所恶     甚于死(不义)  故不避患
    3.反面论证。   (舍义取生)   
         所欲    莫甚于生(最喜生)
                       何不用(不择手段求生)
        所恶     莫甚于死(最恶死)
                         何不为(不择手段躲祸)
     4.对比论证
                由是则生          结果: 不用          原因:有甚于生者
 
               由 是避患          结果:  不为         原因:  有甚于死者

(二)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举例论证:舍生取义、见利忘义
(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例子。

       2.对比论证:嗟来之食(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
                            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排比】
(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的做法为“失其本心”。

      3.举出实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并得出中心,指出不应该为物欲所惑。

三、“舍生取义”的事实论据。
       1. 南宋末年文天祥抵抗外侵,失败被捕后,面对元朝威逼利诱,竟毫不动摇,视死如归,最终牺牲。
        2.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3.邱少云宁愿火烧也不愿暴露目标。
        4.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解放前,由于国民党腐败无能,经济趋于崩溃,洋货充斥市场。著名作家朱自清宁肯饿死也不买美国救济粉,被称为“表现我们民族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5.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生身殉国。

四、“舍生取义”的道理论据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kan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
      富贵不能yin,贫jian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