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作品】《诗经.蒹葭》教学设计

(2019-05-27 10:17:45)
标签:

教育

收藏

文化

分类: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掌握诗歌章法的节奏特点,有感情的朗读成诵。

3、品味与赏析主人公形象和优美的意境。

4、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教学重点:深情诵读体会音韵美、感受情怀美。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的朦胧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研讨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播放邓丽君的《在水一方》

同学们,这首歌《在水一方》的歌词是不是似曾相识?它是根据《诗经 蒹葭》改编而成。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公元前东方文明的辉煌。(板书课题)

二、 新授:

(一)一读——《蒹葭》是一首动听的歌。

   1、教师深情范读,同学们自由诵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

   2、学生探究,教师板书。

      明确:四言句末字押韵运用叠词,叠句。

   3、教师小结——这些方法使音韵铿锵悦耳,如鸣珮环,增强节奏感、韵律感;一唱三叹,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

   4、学生再读,读出诗歌的音韵美

(二)二读——《蒹葭》是一幅朦胧的画。

   1、探究:这首2500年的情诗,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苦苦寻找意中人而不得的怅惘情思。具体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有哪些意象?(启发学生进行想象)

   2、探究:诗歌通过这些意象创设了怎样的氛围?(体会诗歌意境之美

      明确:模糊的意象、环境的描写创造了朦胧美:空间和心理的距离产生朦胧美

   3、学生配乐再读,读出诗歌的画面

(三)读——《蒹葭》是一种执着的情怀。

结合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情怀之美)

   1、探究:在这片朦胧中,不仅有一位高洁的女子,还有主人公的身影,你们看到他是怎样的形象呢? 结合重点词语仿照例句分析。 

    示例:通过“宛”字(词),我看到了一位充满惆怅的主人公,因为“宛”体现了似乎就在可是又飘忽不定,想追寻却又找不到,有一种淡淡的失落。(师在板书上标注)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引领学生一边赏析一边诵读。

   3、探究:现代的朦胧诗常常使用到象征的手法,这个伊人还可以理解为什么?他具有怎样的情怀?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点拨并小结:伊人还可以是恋人、贤才、友人、功业、理想、前途、事业、福地、仙界……一切我们追求的目标。诗歌意境虽则朦胧,但执着追求之意是确定的,求之不得但不放弃也是确定的。  

三、   小结:

    教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今天的朋友是谁呢?是这被誉为“最美情诗”的《蒹葭》,是中国诗歌的鼻祖《诗经》,好朋友与我们素心相通,我们更应该把她铭刻在生命里,走到哪儿都不忘记她。仅仅会读还不行。让我们一起用背诵来记住这位好朋友吧!

全班在音乐的烘托下齐声诵读本诗。

四、 作业

     1、分析《关雎》与《蒹葭》在情感表达及写作手法上的异同点。

     2、拓展阅读《诗经》优秀作品:《木瓜》、《采薇》、《静女》、《子衿》等

 

附:板书设计:

                         

     苍苍      一方          且长           

蒹葭  萋萋 →在水 之湄→ 道阻  且跻 → 宛在水中坻 →“伊人”  

      采采      之涘          且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