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辩论赛材料:网络使人更疏远

(2019-05-20 14:11:35)
标签:

教育

收藏

文化

分类: 活动开展

比赛赛制

 

(一)第一阶段:陈辞立论

首先是正方一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一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二)第二阶段:补充立论

首先是正方二辩陈辞三分钟,然后是反方二辩陈辞三分钟,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三)第三阶段:攻辩环节

首先由反方的三辩向正方的一辩、二辩两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时间各一分三十秒。正方回答完毕后,由正方三辩向反方的一辩、二辩两位辩手分别问一个问题,时间各一分三十秒。双方问题都提问完毕后,由反方三辩首先作攻辩小结,然后是正方三辩作攻辩小结,时间各一分三十秒。问题的提问顺序不限,可以随意向一辩、二辩两位辩手提问,但是必须确保每位辩手都要被提问一个问题,不得问对方的三辩问题。在辩手回答问题以及双方三辩攻辩小结剩余三十秒时,记时员举牌提示。

(四)第四阶段:自由辩论

首先由正方提问,双方累计时间各五分钟。一问一答,以对方辩手的落座计算另一方的累计时间。在自由辩论结束之后,由观众向双方各提两个问题。观众问题由评委团决定是否可以向场上辩论双方提问。

(五)第五阶段:总结陈辞

首先由反方四辩总结,然后由正方四辩总结,双方各四分钟。


(六)各阶段要求:

1.开场陈词要求:提倡即兴陈词,所持观点清晰,表述层次分明,语言自然流畅。

2.攻辩要求:此环节为双方一辩、二辩、三辩之间的对话,提问、问答和攻辩小结都必须是这三者,各方三辩至多可提六个问题,对方一辩、二辩必须回答,其他辩手不得代替或补充。提问应贴近辩题,不宜过分刁难;回答应针对问题,切忌答非所问 

3.自由辩论要求:

辩论发言必须两队之间交替进行,各4分钟。

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就即刻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用完为止。

在此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顺序,次数和时间都不受限制。

当一方发言结束,即开始计算另方的发言时间。

当一方发言时间已经用尽,别一队还有剩余时间,则该队的一名或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时间用完为止。

参赛辩手不得在辩词中杜撰事实,捏造数据,进行人身攻击。

4.总结陈辞要求:应针对现场辩论整体态势进行总结,并注意升华辩题内涵。

  


一辩陈词:

谢谢主席、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方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疏远!

首先,我有必要解释一下,网络是指由若干元件,器件和设施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今天我们探讨的是网络对人的影响,那么何谓疏远,何谓亲近呢?疏远是指人在关系感情上有距离,不亲密。亲近是指亲密而接近。通过解释,我们不难发现,这里所说的疏远和亲近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上的心灵上的距离,而不是空间上的距离。网络对此有何影响呢?我方认为网络会使人在心灵上,在感情上疏远,即网络使人更疏远。

第一,网络会使人产生依赖。我想在当今网络普及的情况下,大家都有体会,在网络上我们可以寻求许多在现实中实现不了的满足——现实中形单影只的人会感到被需要、被理解;现实中手无缚鸡之力的人会感到自己空前强大、无所不能。而这些,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他们逐渐地迷恋、依赖上网络,渐渐离不开网络,他们的上网时间就会不自觉地增加,直到最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我想对方辩友无法否认,目前的确存在许多人沉浸在虚拟的网络中,而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感情交流,与身边的人变得疏远。

第二,网络的休闲娱乐功能,降低了部分人际交往的需求。从前我必须跟朋友在一起才能玩扑克,现在上网一样能玩,只要能开心,有多少人会地意对方是谁?是人还是电脑?人们的休闲娱乐的需求从生活中转移到网上。同时,人际关系从原来的必须变成了可有可无,这就是疏远。网络,虽然缩短了很多距离、时间,比如了解地理位置,方便史料查询等问题。但,我们不否认网络同样也局限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从而使我们的现实生活变的更窄,人们的沟通与了解与之减少的同时,我们在彼此疏远。

第三,虚拟的网络和骨感的现实存在非常大的落差。当我们从梦境中苏醒,恍然发现原来现实是如此地让人失望。孤独的人依旧孤独,怯懦的人依旧怯懦,得而复失总是非常难受的,那么面对如此糟糕的现实,他们又怎能接受,所以抗拒、逃避,疏远也就自然而然了。另外,网络毕竟是虚拟的,隔着电脑这一层介质,许多传统和责任的约束都被削弱,一个人可能会在网络上表现出一个完全不同的性格或出现一些不恰当的、过于极端的言语,当我们意识到了这种落差的存在后,又有几人能够坦然接受呢,许多人会选择抗拒或者逃避,这不就是疏远么?

第四,网络的非现实性、匿名性,导致人们在网上的放纵。网络上的冲突不断,进入各大论坛,我们看到人们在上面谩骂、诋毁、人身攻击、宣泄消极情绪,言语粗俗,态度恶劣,连起码的尊重、理解都没有了。有不良分子随意在网上散布不健康思想、不正确的价值,乃至于企图颠覆意识形态;黑客、网络枪手屡屡犯案。试问人与人间如何亲近?又如何更亲近?这只能使人更疏远啊!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网络使人更疏远。

谢谢评委老师,谢谢对方辩友!

四辩陈词:

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今天我方坚持的观点是网络使人更疏远。

首先,我要指正对方辩友在刚才的辩论中所犯下的严重错误:

第一点,刚才对方辩友说,我们认为网络是人疏远了与现在网络越来越流行的事实是矛盾的。我要说的是,那只是同刀可杀人,但也可用是一样的道理啊。我们说,就人际关系而言网络弊大于利,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否认它在促进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啊。

第二点,对方二辩说我方混淆辩题。那对方辩友对这个辩题的理解是在亲近的基础上更亲近或是在疏远的基础上更疏远吗?恐怕误解辩题的意思的是对方辩友吧。应该是就人际关系而言,亲近与疏远之间,疏远更多而已吧!

第三,对方二辩说,人的能动性决定受骗,我不管其他地方会不会受骗,我们今天的辩题是就人际关系而言的,请对方辩友不要扩大辩题。试想一下,如果没有网络的媒介与诱导作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恐怕也不会如此急剧的下降吧。 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网络让人与人之间更疏远。

 综述我方前三位辩友的辩论,我方坚持这一观点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网络具有虚拟性和欺骗性。有句话说: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假如你真的和一条狗叫了网友,恐怕还被蒙在鼓里,这也叫人际关系吗?

第二,网络引起信任危机。相互信任是人际关系的基础。网络的失范性的网上犯罪屡见不鲜。真是这种司空见惯的网上犯罪,让我们在网上交流的人互不信任,让我们时刻提防。如果大家彼此心存戒备,又如何来的真情付出与回报呢?既是如此,恐怕网络知识让人疏远了吧?

第三,第三是痴迷于网络交流,会使人忽视现实中面对面的交流,从而使人更疏远,我方从未否认网络为人们的交流提供了便捷方式。但是,要知道,天冷的时候,为你披上衣的是父母、兄弟、朋友或身边任何一个人,但绝不是电脑和网上认识的美女或帅哥阿!所以,对一个根本不相干的网友的期待只会更疏远我们身边已有的深情。

第四,缩短了距离不等于拉近了关系。人与人的交往分信息交往和感情交往。就信息交往而言,我方不否认网络的积极作用,可我们今天堂的是人际交往的关系的问题啊!人际关系的亲疏是靠人的感情交往得以维持维系和发展的。信息的交往绝不可能比让拉近了人与人的关系。

亲爱的对方辩友,网络--这个你们口口声声称能使人更亲近的冷冰的工具--连现实生活中亲近的一个标志拥抱都无法使用。眼神的交流也无法进行,浓情的暗送秋波,眉目传情都被遗忘,不晓得对方辩友如何通过网络表示你们的亲近呢。我们亲近的朋友需要真实的感觉,需要触摸的感觉,这是网络所无法给予的呀!

最后,我再次重申我方观点,网络让人与人之间更疏远。谢谢对方辩友和评委老师!


攻辩对方问题:

1.互联网具有虚假性,人与人交往注重一个字,近年来,网络的虚假事件层出不穷,进而致使政府修订了《刑法修正案 九》将利用网络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认定为犯罪。这足以说明网络虚假影响到了人对网络的信任程度,既然都难以存在了,那又何来网络使人越来越亲近呢?请对方辩友对这种现象作出解释。

2. 互联网会改变人与外界的交流方式,人们习惯运用互联网,聊天用互联网,看新闻用互联网等,人们不由自主的增加了在互联网上的时间,于是就有了低头族这类名词出现,电视上也出现了家人聚餐请把手机放下的公益广告这些现象请问对方辩友,如何解释这些现象呢?

3. 互联网具有自由性,在聊天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随意无论是网络聊天还是淘宝店主都可以随意说我喜欢你、亲之类,虽然表面亲昵,实际上我们并没有感受到亲近。请问对方辩友:这难道不说明了网络使人疏远吗?

4:上网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这样就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减少了,难道关系不会疏远吗?

5:当人们遇到各种问题时人们更愿意上网去寻求答案而不愿意去直接问朋友,这就会让朋友觉得你不信任他,难道关系不会疏远吗?
    6 们不能否认网络给 们带来很多的便利,但人们长时间与那些虚拟的东西相处会逐渐的与社会疏远,人类几千年来一直过的是群居生活就说明人是离不开社会的!网络使人们的这种意识减弱了,难道这是好事吗?

 

 

正方可能问的问题:

1.外地读书跟父母、网友网络交流,体现亲近。

对方辩友,我认为您在提问之前应该明确一个概念,亲近与疏远不应该仅从表面的行为来简单的判断,亲近与疏远是体现在心理与精神层面的,网络的便利只能代表交流成本的降低,与亲近和疏远没有绝对关系,反而恰恰是网络使交流成本大大降低,才造成了人们对情感的交流变得不再珍视,久而久之,反而变得疏远如此看来,网络交流远远比不上帮父母刷刷碗,揉揉肩来的亲近吧?)

2. 地震、水滴筹等灾难网络捐款体现网络使人亲近。

虽说在某些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拉近了距离,可不排除一些不良居心的人与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募捐诈骗反而是网络让人你们的信任度下降,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更自由地进行交流通过网络可以加深世界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依赖网络交流,忽视人际交流。企图以人机交流取代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使人们更加疏远。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能够制造工具和使用工具,又不沉溺于工具,在于人能够制定和遵守社会契约,惩恶扬善。当人们在孤立的电子城堡里,通过键盘向甚至咫尺之遥的亲朋好友发出一串串毫无热量与生命的电子化信息时,试问,人类失去的难道仅仅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现实交往本性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