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作品】我教学:柳宗元《小石潭记》
(2019-05-17 17:01:51)
标签:
教育收藏文化 |
分类: 课堂教学 |
一、创设情境
公元805年,一个33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带堂弟、表弟和67岁的老母亲,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新的辉煌。他就是——(齐)柳宗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的《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语速较慢,低沉,加点字做重音处理)
二、诵读文本
三、追寻游踪
1.接下来,我们用赏景的眼光,一起进入到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同学们,作为一篇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文字让我们依次看到或者听到哪些景物呢?
按照景物登场的顺序,梳理文章的脉络。
2.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同学们,我们发现,文章中柳宗元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就是按照他自己游览的顺序,也就是说,作者采用了游记散文常用的“移步换景”的手法,人走景移,追随着柳宗元的脚步,永州城外小石潭的风景次第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
3.
心乐之
作者的情绪明显有变化,由第一二段写愉悦、高兴的心情,到第三四段写忧伤的心情。
四、鉴赏品析
1.为什么小石潭的风景,让作者有如此明显的情感变化?接下来,让我们潜入文本,缘景明情。请同学们细读1、2段,细细咀嚼,静静思考:哪些景物描写中流露了作者的快乐?请选择一处,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并说说你的感受。(赏析和诵读结合,建议让学生带入游鱼地感觉,读第2段)
板书:乐澄澈、生机之景
2.
遗憾的是,快乐的情绪对于柳宗元总却是短暂的,当他向潭西南而望的时候,他的情绪渐渐转为低沉,同学们,柳宗元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情绪转变?我们怎么理解这份蕴含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忧伤之情?板书:忧失意、孤寂之情
点评:景的特点有变化,勾起了他的身世之悲。刚刚很多同学的发言中都出现了“被贬”这个词语,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学习文言诗文,很棒!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柳宗元当时的处境。(出示背景资料,学生读)
背景资料:持续仅100多天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大批参与革新的人士随机被贬。唐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刺史,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与67岁的老母亲、堂弟、表弟一同前往当时甚为荒僻、人烟稀少的永州。由于生活艰苦,半年后,母亲卢氏病逝。残酷的政治迫害,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山水之景给予了柳宗元短暂的快乐,乐本是为了解忧,但随着清冷的环境勾起的,却是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悲凉,仕途失意、家庭不幸、内心孤独、身体病弱……在《小石潭记》中,用心品味文字的我们,欣赏到的不仅仅是自然之景,更是一位敞开胸襟,用细腻、真诚的文字书写着内心忧愁的柳宗元。
诵读:(请男生读)用渐入低沉的语调,怀揣一份回味悲伤的情感,诵读第3、4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柳宗元在永州留下了大量的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文。(PPT展示)这些文字无一不是关注着偏远的永州城外、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幽微的景物,似乎在柳宗元心中,这荒郊野外之景与自己这个被官场抛离的无名小官分外契合,同时也就是在这些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文中,柳宗元或隐或现地反复表达着他寄于在山水中的忧思,就像在……(PPT展示)
即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同学们,这该是多么深沉的悲伤,才会让柳宗元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表现出来?老师想追问大家,柳宗元的“忧”仅仅源于他在永州的具体遭遇,仅仅源于个人仕途的得失吗?当我们把“知人论世”的方法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和更全面的人物性格、形象了解上,让我们结合课外阅读的补充资料,结合你对永州十年期间柳宗元的作为和情感、观点、态度的了解,你觉得他还会为什么而悲?
预设:忧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柳宗元出身世代官宦人家,在儒家的价值里,读书、为官的目的是?修身
同学们,结合我们手头的资料再来品悟小石潭记,我们触摸到了比情感更厚重的情怀。情绪的忧愁,这是可以抽离的,挥挥手,让它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沉重的是那份无法实现的、家国天下与责任担当的情怀,是它让这份忧愁在柳宗元心里深深地扎下了根。
板书:抒家国、责任之怀
六、小结
是的,在挥之不去的“忧愁”背后,他仍然是那个希望“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天下元元”、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柳宗元,他想利国利民,他想改变黑暗现实,他要实现政治理想;可是路尽途绝!尽管如此,他仍像自己仰慕的“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的屈原,背依永州秀丽的山水,饱蘸[zhàn]永州清冽的泉水,将心中的“忧”写下了这些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
(滚屏显示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作品)
在逆境中,表达对哲学、政治、历史、人生的深度探寻和思索:
《封建论》、《天对》、《天说》、《贞符》、《非国语》等
取材于现实,仗义执言、批判黑暗、歌颂正义的传记文:
《宋清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状》等
以巧妙比喻,把笔锋触向社会深处,发人深思的寓言: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谪龙说》、《罴说》、《蝜蝂传》……
最后,让我们熟读课文,用一生来慢慢体会柳宗元的景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