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获奖作品】我教学:柳宗元《小石潭记》

(2019-05-17 17:01:51)
标签:

教育

收藏

文化

分类: 课堂教学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分钟)

公元805年,一个33岁的文人,因为参加了一场政治革新而被贬出京,以戴罪之身,携带堂弟、表弟和67岁的老母亲,一路风尘仆仆赶往湖南一个名叫永州的蛮荒之地,一住就是十年。十年间,一篇篇或清莹深刻的文章在他的心头酝酿,在他的笔尖流淌;他与永州的美丽邂逅,让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新的辉煌。他就是——(齐)柳宗元。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的《永州八记》之四——《小石潭记》。(语速较慢,低沉,加点字做重音处理)


二、诵读文本 梳理字词(7分钟)

  1.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小石潭记》。自由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让朗朗的书声响起来!

  2.解决学生字词质疑中出现频率高、有代表性的问题。PPT展示,其他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帮助解决问题。(结合P59第四题,关注本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有目的地提示学生文言字词注意典型文言字词现象的自主归纳和迁移)


三、追寻游踪 初探情感(5分钟)

1.接下来,我们用赏景的眼光,一起进入到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同学们,作为一篇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文字让我们依次看到或者听到哪些景物呢? 

按照景物登场的顺序,梳理文章的脉络。 

2.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同学们,我们发现,文章中柳宗元描写小石潭的景物就是按照他自己游览的顺序,也就是说,作者采用了游记散文常用的“移步换景”的手法,人走景移,追随着柳宗元的脚步,永州城外小石潭的风景次第展现在读者们的面前

3. 清末的文学评论家王国维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步换景”呈现的不仅仅是景,也会有流露于景中的赏景人的心情。我们能不能在文章中找出直接点明作者情感的词句。(很明显,鼓励学生大声、直接说出来。)

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作者的情绪明显有变化,由第一二段写愉悦、高兴的心情,到第三四段写忧伤的心情。

 

四、鉴赏品析 缘景明情(12+6=18分钟)

1.为什么小石潭的风景,让作者有如此明显的情感变化?接下来,让我们潜入文本,缘景明情。请同学们细读12段,细细咀嚼,静静思考:哪些景物描写中流露了作者的快乐?请选择一处,用自己的话描绘景物并说说你的感受。(赏析和诵读结合,建议让学生带入游鱼地感觉,读第2段)

    预设:

    (鱼的影子)佁然不动、俶尔远逝、翕忽——游鱼的活泼、敏捷、生机(用到了什么手法?写出了鱼儿怎样的特点?轻快、敏捷、宜动宜静的鱼儿给人什么感觉? 静结合,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灵性,给人的感觉似乎是在与欣赏它们的人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以自己快乐的心境在看待景物,于是乎游鱼似乎也染上了观察者的心境,由人以鱼为乐,转而写成鱼与人为乐,写法上更显出一股情趣;

    (这样活泼的鱼儿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里?鱼水是不能分离的,但是这一段中有没有直接提及水的语句,却处处能让我们感受到水的存在和特点。能不能找到间接写水的词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空游和映在石头上的鱼影表现出水的澄澈、透明的干净美。在这样的世界中游动,鱼儿一定有着自由、自在的心境,而这份心境定然也能感染到柳宗元。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才一开篇,作者的快乐之情就被听觉唤起。(水声有什么样的特点?)水拍打着石头,(补充“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补充“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中国人以玉为美,玉是身份和美好品质的象征)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通过比较,让我们对水声有更直观的印象),欢快的声音,给作者一种发现的快乐,满足的快乐。)同时声音又是“隔篁竹”所闻,石头和水相激的声音比石头和水本身更先出现在作者的感官中,听其声,却不能知其源,自然容易激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神秘美,激发人的探求欲望。不仅有水声本身的美激发的快乐,更有一份对神秘未知探求和发现的快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看图片,你会用文章中的哪句话形容?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请学生大声翻译出来。提问:能“蒙盖缠绕,摇曳牵连,枝条参差不齐,随风飘拂”的植物定然有着勃勃的生机!)试想,在初冬的荒野中,在清冽的小石潭岸边,有这样一片恣意生长、飘拂的绿色(配图片),这份生机之美怎能不让人心生愉悦和欣喜!

    诵读:(请女生读)用清新、明快的语气、语调,怀揣一份发现快乐的情感,诵读第12自然段

板书:乐澄澈、生机之景

 

2. 作者的忧伤蕴含在哪些词句中?

遗憾的是,快乐的情绪对于柳宗元总却是短暂的,当他向潭西南而望的时候,他的情绪渐渐转为低沉,同学们,柳宗元为何会有如此明显的情绪转变?我们怎么理解这份蕴含在“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中的忧伤之情?板书:忧失意、孤寂之情

点评:景的特点有变化,勾起了他的身世之悲。刚刚很多同学的发言中都出现了“被贬”这个词语,主动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学习文言诗文,很棒!让我们一起来具体看看柳宗元当时的处境。(出示背景资料,学生读)

背景资料:持续仅100多天的永贞革新失败之后,大批参与革新的人士随机被贬。唐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刺史,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与67岁的老母亲、堂弟、表弟一同前往当时甚为荒僻、人烟稀少的永州。由于生活艰苦,半年后,母亲卢氏病逝。残酷的政治迫害,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山水之景给予了柳宗元短暂的快乐,乐本是为了解忧,但随着清冷的环境勾起的,却是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悲凉,仕途失意、家庭不幸、内心孤独、身体病弱……在《小石潭记》中,用心品味文字的我们,欣赏到的不仅仅是自然之景,更是一位敞开胸襟,用细腻、真诚的文字书写着内心忧愁的柳宗元。

诵读:(请男生读)用渐入低沉的语调,怀揣一份回味悲伤的情感,诵读第34自然段。

 

五、拓展延伸 感受情怀(7分钟)

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柳宗元在永州留下了大量的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文。(PPT展示)这些文字无一不是关注着偏远的永州城外、那些不为人所知的幽微的景物,似乎在柳宗元心中,这荒郊野外之景与自己这个被官场抛离的无名小官分外契合,同时也就是在这些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文中,柳宗元或隐或现地反复表达着他寄于在山水中的忧思,就像在……(PPT展示)

即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

                              ——《新唐书·柳宗元传

 

同学们,这该是多么深沉的悲伤,才会让柳宗元在所有的文章中都表现出来?老师想追问大家,柳宗元的“忧”仅仅源于他在永州的具体遭遇,仅仅源于个人仕途的得失吗?当我们把“知人论世”的方法放在一个更大的时代背景和更全面的人物性格、形象了解上,让我们结合课外阅读的补充资料,结合你对永州十年期间柳宗元的作为和情感、观点、态度的了解,你觉得他还会为什么而悲?

 

预设:忧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柳宗元出身世代官宦人家,在儒家的价值里,读书、为官的目的是?修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忧永贞革新的失败结局(那么正确的革新只持续了短短100多天就失败了,柳宗元的内心会怎么样?因为永贞革新而被贬的背后仅仅是为自己的失意而悲吗?我们来看看他对这场革新的态度……)、 忧国家的弊端得不到改善、 忧老百姓的生计得不到改善、 忧自己对现实的无能为力……(一个什么性格的人?一个有着怎样情感态度和观点的人?在被贬失意的处境下,再去体会他的悲凉之情。引导学生将补充资料和文本结合起来。先小范围讨论,再至少请56个学生回答,尽量形成情感体悟的高潮)

 

同学们,结合我们手头的资料再来品悟小石潭记,我们触摸到了比情感更厚重的情怀。情绪的忧愁,这是可以抽离的,挥挥手,让它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沉重的是那份无法实现的、家国天下与责任担当的情怀,是它让这份忧愁在柳宗元心里深深地扎下了

板书:抒家国、责任之怀

 

六、小结

是的,在挥之不去的“忧愁”背后,他仍然是那个希望“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天下元元”、有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柳宗元,他想利国利民,他想改变黑暗现实,他要实现政治理想;可是路尽途绝!尽管如此,他仍像自己仰慕的“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的屈原,背依永州秀丽的山水,饱蘸[zhàn]永州清冽的泉水,将心中的“忧”写下了这些或清莹或深刻的文章。

(滚屏显示柳宗元在永州时期的作品)

在逆境中,表达对哲学、政治、历史、人生的深度探寻和思索:

《封建论》、《天对》、《天说》、《贞符》、《非国语》等

取材于现实,仗义执言、批判黑暗、歌颂正义的传记文:

《宋清传》、《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状》等

以巧妙比喻,把笔锋触向社会深处,发人深思的寓言: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谪龙说》、《罴说》、《蝜蝂传》……

最后,让我们熟读课文,用一生来慢慢体会柳宗元的景与情。




 点评:缘一景而感一情,读一文而知一人。《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读来齿颊留香的文言游记,杨玲老师对本课的设计,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其文本价值,做了一个很好的文言讲读课文的教学示范。在温柔坚定而又隽永简洁的教师语言中让学生的心灵和思想逐渐舒展,引导交流使之主动习得文言知识;批景入文使学生真切感受其“乐”,深刻体味其“忧”;铺路架梯让学生能够领悟柳宗元的“忧”中不仅有个人遭际的感慨,更有一份家国的责任。整个课堂给人春风化雨,渐入佳境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