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直面孤独——以《心声》《孤独之旅》《故乡》为例,单元小说主题阅读

(2019-03-22 08:02:24)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课堂教学

【导入】同学们,你体验过孤独吗?生活中我们注定会与孤独相遇,那——孤独时,你是沮丧,还是空虚?是伤感,还是欣喜?是无聊,还是又有点自足?孤独之于我们,其实是重要的人生体验,我们究竟应该怎样面对孤独,我们又能从孤独中收获什么呢

   今天,我们通过阅读小说《心声》《孤独之旅》和《故乡》,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孤独能够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生活启示。

在小说《心声》《孤独之旅》和《故乡》中,你主要读到了谁的孤独?(李京京、杜小康、迅哥儿)他们为什么会孤独?

 

  李京京、杜小康和迅哥儿怎样面对孤独?你从他们的孤独经历中,获得了怎样的生活启示?

我们先来读读《心声》《心声》中李京京为什么会孤独?

屏显:1.老师否定,同学嘲讽     

         “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你又不是老师,怎么知道我们读得不对。”

         “老师不让你读,你就说人家不对。你在妒忌。”  

      2.家庭矛盾,想念亲友         

        给爷爷点烟袋;听爷爷讲故事;和妮儿摘桑果,坐在水码头上痛快地吃……

评价:很棒!你对小说内容很熟悉,能从大段的文字中迅速地找到关键信息。

小结:正因为在学校,老师和同学不理解;在家里,父母亲也不关心;当他人的理解和尊重成为奢望,家庭的幸福和睦也成为泡影,李京京蜷缩在孤独中,只能靠小说中的人获取精神的安慰。

 

过渡其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在与人的相处中,我们总不会时时都被理解、被尊重、被呵护,那么李京京如何面对孤独?我们从她的孤独经历中获得什么启示呢?

屏显:“不,不是这样的。”

     “他咬紧了嘴唇,郑重地举起了右手,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程老师。”

评价:由文学作品进而联系自我,我很欣赏你这种读书的方法。

总结:面对不被理解、不受尊重、缺乏关怀的孤独,李京京能够不去迎合别人,坚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要朗读作品的愿望。对于我们来说,与他人的距离有时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自己,并坚守自我。

 

板书:认识自己,坚守自我

我们再来读读《孤独之旅》《孤独之旅》中杜小康为什么会孤独?

屏显:1.被迫离家

    “竟在一个早上,忽然一落千丈,跌落到了另一番境地里,杜小康失学了。”

    “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遥远之物。”

    “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陌生的面孔”

     2.环境单调

    “船首是一片均匀的、永恒的水声”“四周只是草滩或凹地,已无一户人家”“船舱里的小泥炉,飘起第一缕炊烟,它是这里的唯一的炊烟”

     3.缺乏交流

    “言语被大量地省略”“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

     4.前路未知

    “还要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的。”

评价:你的见解太全面了。从外在的环境、内在的心理多个角度看清了杜小康感到孤独的缘由。 

小结:生活的灾难将杜小康抛入了孤独之境,外在环境的空寂单调加剧了这种孤独;面对陌生的环境,没有朋友、远离学校、离开家庭,虽有父亲,却没有交流,内心的苦闷无人可诉。现实让人沮丧,未来又不可捉摸,少年彻底陷入了孤独无援的境地。

 

(过渡)我们也许不会遭遇家庭的巨变,但终会远离家人和熟知的朋友,要独自面对陌生未知的世界。杜小康在面对孤独时,自身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呢?我们从他的改变中能受到怎样的启示呢?

屏显:“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杜小康忘记了父亲,朝一股鸭追去”

     “他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芦苇”“顾不得去察看一下”

     “还是分头去找吧”

     “天空比任何一个夜晚都要明亮……月亮又是那么地明亮”

评价:你从人物的行动和环境的描写中看到了杜小康的成长。

小结:杜小康忍受着孤独,变得坚强独立沉着。对孤独的忍受反倒会激发对抗生活逆境的能力,就像小说《活着》中的福贵,在一个一个亲人的离世中,他在这个世界上最终孑然一身,但在孤独与苦难中,他却铸就了一种坚忍。

 

板书:认识生活,锻造能力

最后,大家再来思考《故乡》中迅哥儿为什么会孤独呢?

 

直面孤独——以《心声》《孤独之旅》《故乡》为例,单元小说主题阅读

小结:当自己即将永久地离开故乡,当自己曾经熟悉的人变得面目全非,故乡的印象越来越模糊,故乡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生命力,人们在现实重压下失去了活力,“我”成为了故乡熟悉的陌生人,这不能不将“我”隔成孤身,滋生出强烈的孤独感。(让我们带着对记忆中故乡的怀念,对现实故乡的失望一起来读一读D84。)

屏显:“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都渐渐远离了我,但我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我只觉得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过渡)当我们熟悉的人、事离我们越来越远,当社会现实不如回忆的美好,我们深陷在孤独中,逃离不开,挣脱不了。“我”又是如何面对这种孤独?我们从中又能领悟到什么呢?

屏显:“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生活过的。”“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评价:我很赞同你的看法。你的思考很有深度。

小结:社会生活中的孤独,让“迅哥儿”滋生了一种对新的生活的希望。那里稳定丰裕;充满活力希望;人与人之间没有隔膜,能真诚平等自由交往的。虽然现实难行,但有很多人追求就有了希望。“我”虽然孤独离去,但正是这种孤独让“我”认识到杨二嫂、闰土们的艰辛的生活,麻木的精神状态,凋敝的故乡。不仅如此,这希望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所以,在作者号召人们追求希望生活中,就包含着一种绝望后的奋起和探索行动。孤独,能触发我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激发对于生命中缺失的美好情感、人心的期待,以及为实现这种期待而追寻探索。

 

板书:认识社会,探索理想

总结:同学们,人生之路漫长,孤独是无法回避的生活状态。这些文学作品中的人告诉了我们:孤独——其实是一种内涵丰富的生命感受。你可能感慨自己不被理解、孤立无援;也可能感慨生活艰难,孤苦无助;甚至有感于社会现状,叹息这个社会的冷漠、人与人之间没有你想象的美好,但孤独带给李京京、杜小康和迅哥儿的生命启示同样也告诉了我们:

人生之路漫长

当孤独无法回避

有一个自己,不被理解

有一种生活,艰难困苦

有一股风气,冷漠疏离

我们孤立无援,我们举步维艰

但,当我们拉开距离观望

孤独

并非自闭、绝望

身心在孤独中清净忠纯

头脑在孤独中冷静深刻

不被理解,却能坚守自我

艰难困苦,却能坚强生活

冷漠疏离,却能探索美好

孤独,是生命的智慧

 

铸就我们人格的成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