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有没有发觉“越努力,越焦虑”??

(2022-04-08 17:34:28)
标签:

教育

娱乐

文化

财经

雅蓝心理健康

你有没有发觉“越努力,越焦虑”??


焦虑者有时会感受来自家庭的压力
一个患有焦虑症的来访者谈到家庭
父母在她7岁时离异,在那之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
她深知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才把她抚养成人
所以从小就很争气
从重点小学到重点高中,从优秀的大学再到留学国外
她成了周围人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母亲对她的要求也一直没有放松过
在她回国工作后,母亲却要求女儿放弃恋情另谋佳婿
这让她彻底崩溃
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变得很“懂事”
会体察“父亲”或“母亲”的情绪
做事说话谨小慎微
他们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工作,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不仅在家庭中,在外也会优先考虑他人的感受
而往往忽略自己
但Ta会变得不快乐
总是担心自己不够好,会被别人指责
但又无法从这个怪圈里跳脱出来

另一方面
单亲妈妈或爸爸也会通过对孩子的控制来维系已经破碎的家庭
在孩子小时候,他们会要求孩子好好学习
不能做除学习以外的事情
到了孩子成年后会通过干预其婚姻来施展控制
等到孩子人到中年
有些家长还会通过“生病”来把孩子拴在身边

相比于普通人群,来访者中父母离异的比例会更高
从家庭关系的视角来看
Ta不仅要承担起作为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而且也要承担起作为“配偶”的义务
但这原本不属于Ta

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
父母角色的缺失,往往会让孩子变成父母来弥补这个缺失
这在本质上是为了拯救家庭关系
从这个层面上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一下
你的早年是否被父母过度控制,也要反思一下
为人父母的你,是否也在用同样的方式控制孩子

焦虑者可以在症状之间不停地切换
一个住院的焦虑症患者在疾病初期表现为对心慌的恐惧
经过几天药物治疗后,Ta不再感到心悸不适
但紧接着感到胃痛难忍
在家人悉心照料下,胃痛也悄然消失
但Ta又开始担心抗抑郁药物可能引发的副作用
通过一段时间冥想中的“观想法”训练
这种担心也逐渐减退,但Ta接着开始失眠……

阿德勒曾在《自卑与超越》中说道:
有的神经官能症患者能以惊人的速度“抛弃”某项病症
而后又毫不犹豫地“患上”新的病症
他们成为了神经官能症的收藏家
不断扩展自己的收藏目录

如果读一本心理治疗法方面的书籍
他们也能从中受到启发——
原来还有更多的神经官能症他们还没有找到机会尝试
焦虑促使人们不停地在症状之间切换
它们可以无缝衔接
让生活变得永无安宁

打个比方,焦虑就像亟待泄洪的水库
它一直在寻找出口
当人们把其中一个堵上,它还会找寻下一个出口
对于堵缺口这个目标来说
这样的行为手段都没问题,无可指摘
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原来的既定目标——

我们需要看到这个怪圈的存在
并从“堵缺口”这个目标中跳脱出来
才有可能真正缓解焦虑
否则就会“越努力,越焦虑”






你有没有发觉“越努力,越焦虑”??

雅蓝心理健康
助您渡过抑郁的海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