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2019-03-20 22:55:02)
实现高效作文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宝坻四中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而我们作文课堂教学过程又大多是师导——生写——师评,形式单调,往往只盯“指挥棒”,不练基本功,甚至于本末倒置以考代练,使得作文课收效甚微。作为一个一线的教师,我在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指导下,立足课堂,不断反思,下面就将本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些不成熟的心得记录如下:
一、
制订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应不成什么问题。但很多教师上作文课没有作文教案。作文教学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明确的难点、重点,随心所欲。一学期下来,满足于作文的次数,根本不去管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
最近的一堂作文课我针对月考中作文论证缺乏厚度等问题,拟定作文一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教师通过对议论文中假设论证方法的指导,使学生思路明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能归纳出假设论证方法,并能运用于习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愿意用假设论证,能自觉联系历史现实,有自信用好这种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例证展示:
中心论点:不屈
“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选择了留在乌江江畔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材料概述)在这一刻我们看到了一个铁血男儿不屈的铮铮傲骨(表达观点)。就算明知前方是失败,是死亡,也绝不妥协屈服,这才彰显英雄气概,男儿本色。(假设论证)准备好棺材,诀别妻儿之后向嘉靖上疏的海瑞,拒绝逃亡,为变法斗争到最后一刻的谭嗣同,历史从来不缺乏这样的“勇士”,他们虽然失败了,但他们不屈的精神却足以激励后人继续前行。(联系历史现实,分析)
学生合作,关注方法:概述材料——表达观点——联系历史现实分析——总结
学生仿写:
“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爱国义士岳飞选择了精忠报国,对抗奸佞之臣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在这刻,我们看到一个捍卫祖国,浩气长存的铁血男儿,就算明知前方是绝路也绝不屈服退缩,这才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高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宁死不屈文天祥,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终以光复越国成就大业的勾践,巍巍中华,百折不屈是一条贯穿五千年文明的不衰血脉,先人们重如泰山的脚印,足以引导后人继续开拓。
“低起点、小目标”, 使课堂教学真正达到“教得灵活、学得轻松、当堂训练、当堂落实”的效果。
二、面向全体、精讲精练、师生互动是实现作文高效教学的关键
(一)教学中每一堂课的设计都要面对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但不可避免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而如果为完成教学进度,在每堂课基本上执行相同的教学目标,这一矛盾就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所在。所以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次教学。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动态的分层方式,即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考察、研究、体会、分析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自我评定,把学生分成“ABC”三组(隐含对应“优中差”三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此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执行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学法指导,分层设计问题,尤其采用了分层的评价标准,使学困生、中等生有了同样多的被关注的机会,被表扬的机会。根据表现还可以动态调组,当然都是往上调。用欣赏的眼光,激励先进;用发现的眼光,勉励中等;用期待的眼光,鼓励后进。在我的表扬中我的最差的学生已经能做到在考试中写完作文了,较差的写的字基本上能让人认得了。中等的学生能较连贯的发表自己的观点,写出一些精彩的句子了,而那些先进的学生经常能带给我一些惊喜。
不要吝啬我们的鼓励,虽然我们渴望每一个学生都优秀,但事实是学生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善待我们自己,善待学生,正视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二)优化教学时间安排,做到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时间利用率。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具体情况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写作主题以及所设定的写作目标,指导学生写作,做到“三个精讲”,“三个不讲”,“三个到位”。即: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精讲巧练到位,反馈矫正到位,习惯培养到位。
(三)师生互动,多元评价
为打造高效语文作文教学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多元评价主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科学的指导学生习作。
平时写作教学基本上老师为学生作文的“终极读者”,因为太熟悉了,所以学生对我们评价的重视程度降低很多,而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换班交流评价,家长参与评价,甚至把作文发到网上,在学生的个人空间接受更多人的批评与指导,这样的评价会对学生自身的成长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老师其起调控作用,对于重点问题要集中突破。
在评价方式上,我采用了表格式静态评改与档案袋式动态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我把审题立意、整体结构、材料选择、语句表达、规范书写、标点符号作为评价的内容,设计了不同等级的评价标准,并制成表格。开始,在评价学生作文时,对评价的每一项内容,我都逐一进行指导,并举相应的例子进行说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的勾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勾画出了不通顺的句子,错字、用错的标点……学生兴趣很浓,在评价时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们还会与被评者进行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在这里,他们不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是评价的主体。
在这基础上我对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完成评价表,还让学生尝试写修改建议。事实证明,在学生的作文本上已能看到他们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有的为别人指出不足很中肯,有的写得很幽默,有的则很尖锐。这些灵动的语言在学生的笔间流淌。当然老师要把好修改这一关,学困生多改少评,落到实处;优等生少改多评,关注提升。
以上种种我都要求学生做以保存,或建档案袋,或直接粘贴在一个大本上,以防丢失,适合我们对学生做动态评价。
三、优化教学媒体是实现作文高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适时适度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有效地使用音像、音响资源,发挥为学生服务的功能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我用大屏幕给学生放过《阿Q正传》,要求学生写影评;用电脑连接过“大学生盗窃触刑律”事件,引导学生写时事评论;“马云的励志演讲”也曾激励学生奋笔疾书。此外,实物投影帮我们把学生的笔迹第一时间投放出去,或批评或表扬,省时省力又直观有效。
总之,我有一个原则“不需要新鲜的技术热闹了课堂,而应该是知识能力的提升使课堂热闹了”。
四、反思到位是实现作文高效教学的有效补充
(一)教师反思的内容
1、对教材、对学情、对教学思路的简明的回顾,反思教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是否真正实现了“沟通”和“合作”。成功的教学过程,应该形成多种多样的、多层面、多维度的沟通情境和沟通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
是否抓住了课堂迸发出的“智慧的火花”。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于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生发出创新火花,教师不仅应在课堂上及时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加以重组整合,并借机引发学生开展讨论,给课堂带来一份精彩,给学生带来几分自信。更应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教学的宝贵资料,以资研究和共享。对成功的地方说具体,上升到理论高度。
2、反思败笔之处。
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讨论是否富有成效,有没有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的变化,学生的创造性何在,是否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我在这些方面摘其一点深刻反思、剖析,并对症下药,找出改进策略。
3、再教措施。
对预设在实施中的效果和教学中生成问题的分析进行反思,并据此提升出的新的教学策略。
(二)学生反思的内容
每次一个阶段的写作教学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就训练过的写作目标完成情况, 进行具体的反思。学会了怎样写……还不会怎样写……以后要力争怎样写。
总之,教师以高效教学理念为指导,努力进行作文教学改革,构建高效作文课堂,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必将为学生整体语文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坚实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