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反思

(2019-06-04 21:24:55)
分类: 特殊教育

《得数是5的加法》教学反思

涉县特殊教育学校  梁明霞

《得数是5的加法》是冀教版全日制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生活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5以内的加法”当中的一个教学内容。这是学生在已经学习了“得数是2、3、4、的加法”和“5的组成”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得数是5的加法”计算的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生活化内容和方式的渗透,让学生行为和思维同时参与,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保持,提供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和空间。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的生活情境,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必要的帮助,促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设计的教学目标。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和学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重在创设生活情境和点拨,让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降低数学门槛,为学生创设数学学习的情境。

2、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忆、算、练、想、做”等环节,学习“得数是5的加法”,并且对学生进行语言补偿和思维训练。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  本节课力图运用多媒体,营造生活情境,针对学生智力水平发展滞后的特点,整合视频、图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解决数学问题,实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目标。

2、我将不同智障程度的学生分成A、B、C三类,并从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A类学生:能根据图例及5的组成,学会“得数是5的加法”,会列式并计算,可以理解加法算式的意义;借助情境,说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的应用题。进而对学生进行语言、思维补偿训练。

B类学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根据图例填写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能够复述算理。

C类学生:能够跟读“得数是5的算式”,感知加法的意义。

上述三类学生通过参与学习过程,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从而激发学习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本节教学,同学们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并且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补偿。

3、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白板,认知数学知识,以形象思维为突破口,获取深刻感知。

4、设计“做一做”环节,通过绘画设置数学情境,再次巩固本节课所学数学知识。教师画出小鸭子的家---池塘,通过绘画设置数学情境,引领同学们发现池塘里的数学问题,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本节课挖掘的生活元素较多,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带来了一定的副作用

本班学生智障程度各不相同,在老师引导下,A、B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主动上台操作完成学习;C类学生中个别同学完全不能控制情绪,老师以鼓励提醒为主,尽量营造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在生活化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因为课堂氛围的轻松,导致某些同学出现自由散漫的无序沟通,课堂秩序松散。

2、教学设计环节清晰,环环相扣,教学难度层层递进,但一节课下来,预设中的教学高潮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总之,教有法而无定法,在高效教学实践和改革方面,我们每位教师永远在路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