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组教研集体研讨
(2019-01-04 20:59:07)分类: 数学组集体备课 |
2018年
主持老师 |
薛约佩 |
内容 |
《认识时分》研讨活动 |
|
参加老师 |
一年级 |
薛约佩 |
||
王文荣 |
||||
二年级 |
陈少平 |
|||
王芜茜 |
||||
三年级 |
金以琳 |
|||
陈晓男 |
||||
四年级 |
弈其斌 |
|||
研修活动记录: |
||||
王敏:我上了《认识时分》一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钟表的整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钟表上的时、分。时、分是非常重要的时间单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非常抽象的概念,二年级学生对此比较模糊,不容易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请大家对这节课的感想说一说自己的意见。 王芜茜:在解决教学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 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建立表象,获得感性认识。这里非常好。 杨美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并设计置了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将形式单一、枯燥的练习设计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曹中华: 最后设计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拨一拨,说一说”,可以调动学生耳、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郑蓓蓓:其中有很多值得回味的地方:让学生充分动手实践,在活动中感知。整个教学活动设计了很多次活动。如: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呢? 李业:对,如提问:每个大格里都有5个小格吗?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呢?在你的钟面上数一数或算一算,然后在小组里交流谁的方法又清楚又快!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数出钟面上的小格,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又使学生主动掌握了新知; 金以琳:时针经过了多长时间呢?拨钟,考考你的同桌。 陈帮信:短短一分钟可以做些什么事情呢?想一想,做一做…… 黄家璐: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感受时间单位小时和分。 |
2018年 9 月 28 日
主持老师 |
王爱微 |
内容 |
垂直与平行 |
||||||
参加老师 |
羿其兵
|
||||||||
研修活动记录: |
|||||||||
1、羿其兵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 |
|||||||||
从教材上来看,本课从研究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入手,逐步分析出两条直线的 |
|||||||||
位置关系有相交和不相交之分,相交中还有相交成直角与不成直角的情况,是一种由“面”到“点” |
|||||||||
的研究,这样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更有利于学生展开探索与讨论,研究的意味 |
|||||||||
浓了。《标准》强调“空间与图形”的学习过程要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空间观念是 |
|||||||||
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的并在经验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本课主要通过观察、讨论、操作、 |
|||||||||
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去感知、理解、发现和认识垂直与平行的概念。 |
|||||||||
2、许海芬老师谈这节课的学情分析 |
|||||||||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及角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 |
|||||||||
础。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 |
|||||||||
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垂直与平行的现象,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
|||||||||
关系,发现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不同情况,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并且通过一 |
|||||||||
系列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
|||||||||
3、丁汝录老师谈这节课的重难点: |
|||||||||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比较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
|||||||||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平面内”,“相交”与“垂直”。 |
|||||||||
4、王爱微结合本节课谈图形和几何概念课中如何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 |
|||||||||
《平行与垂直》是数学概念课,同时也是空间几何板块的知识。如何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 |
|||||||||
念,培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我本节课思考的两个问题。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线段、直 |
|||||||||
线及角的度量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后面学习、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基础。由于垂直与平行 |
|||||||||
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位置关系,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能让学生 |
|||||||||
自主探究、发现、感知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并得出结论,结合本课时内容的知 |
|||||||||
识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材料的生成过程。 |
|||||||||
学生通过想一想、画一画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师收集有利于建构概念的典型材 |
|||||||||
料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来引导学生分类动态形成,建构平行与垂直的数 |
|||||||||
学概念,这样的设计,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和难点,给学 |
|||||||||
生一个“真实”的数学课堂。同时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建构概念的典型材料来展示。可以通过让 |
|||||||||
学生操作、观察、分类、举例、想象、用联系的观念,动态思考、动态想象。如:针对有争议 |
|||||||||
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快要相交)追问:你怎么看出这两条直线会不会相交?如果相交,可能 |
|||||||||
会在哪里相交?再改变其中一条直线的位置,借助课件的演示,动态想象,动态生成,这样的 |
|||||||||
设计,“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 |
|||||||||
位置关系,沟通平行与相交、垂直间的联系,进一步建构了概念,又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 |
|||||||||
成。在处理教学难点“在同一平面内”时,利用魔方、教室内的梁和地面上线以及小棒的摆法, |
|||||||||
立交桥的汽车动图引导学生辨析,领会同一平面。同时沟通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现了数学 |
|||||||||
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 体 教 学 研 修 活 动
2018年
主持老师 |
金以琳 |
内容 |
期中教学研修活动 |
参加老师 |
金以琳、陈晓男、李业、杨斌韦 |
||
研修活动记录: |
|||
1. 期中复习计划制定: 专项复习:第一个专项:时分秒、测量
综合练习:3张模拟卷 注意: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要合理
2. 笔算过关测试的相关事项:
内容:加减法笔算
3. 期中复习课该怎么上? 复习课内容按专项进行,总共3课 专项一:有关时间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 学生自主整理,再全班梳理,易错点讲解等等。 专项二:万以内加减法 总之,引入方式有很多,但要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所有题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
数 学 组 集 体 教 学 研 修 活 动
2018年 10 月16 日
主持老师 |
杨美云 |
内容 |
全员赛课课题讨论 |
|
参加老师 |
一年级 |
陈邦信、薛约佩、黄家璐、王文荣 |
||
|
||||
二年级 |
|
|||
|
||||
三年级 |
|
|||
|
||||
四年级 |
|
|||
研修活动记录: |
||||
1、各位参赛老师确定课题,并对自己选定的课题进行备课。 |
||||
2、针对自己选定的课进行思路说明。 |
||||
3、讨论自己在备课中遇到的问题。 |
||||
|
||||
|
||||
|
||||
|
||||
|
||||
2018年
11
主持老师 |
薛约佩 |
内容 |
低年级如何设计作业 |
|
参加老师 |
一年级 |
薛约佩 |
||
王文荣 |
||||
二年级 |
陈少平 |
|||
王芜茜 |
||||
三年级 |
金以琳 |
|||
陈晓男 |
||||
四年级 |
弈其斌 |
|||
研修活动记录: |
||||
奕其斌: 杨斌伟: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饶有兴趣的作业具有一定吸引力,能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完成。 曹中华:带着好的心情做作业,思维更活跃,反应更灵敏。例如,二年级学生在认识“角和直角”后,让学生思考: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还有几个角?学生理所当然的觉得“四个角剪掉一个角还剩三个角”,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剪一剪,比一比”,“想想还可以怎么剪”。通过学生的猜测并验证发现,在长方形纸上剪一刀并非只有一种情况(如图所示),有几个角也就一目了然了。 王敏:学生通过做有趣的游戏解答提问的过程对生活数学的理解和对所学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化,在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陈少平:数学源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学生在课堂上习得的知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不单一地呈现,这就要求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去观察、分析,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 薛约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通过作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陈帮信:例如,一年级学生在学习了“时间”,掌握了几时和几时半后,设计一次生活作业: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记录自己当天放学到家、晚餐、睡觉、以及第二天早晨起床、吃早餐、到校的时间,然后在课上将自己记录的时间在学具钟上“拨一拨”表示出来。 李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学习上,每个学生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设计多梯级、多层次的作业,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
||||
集 体 教 学 研 修 活 动
2019年
主持老师 |
金以琳 |
内容 |
期末教学研修活动 |
参加老师 |
金以琳、陈晓男、李业、杨斌韦 |
||
研修活动记录: |
|||
1. 期末复习计划制定: 专项复习:第一个专项:时分秒、测量
综合练习:3张模拟卷 注意:时间的分配与安排要合理
2. 期中复习课该怎么上? 复习课内容按专项进行,要注意每个专项的目标,重难点是什么,要把握精准。复习课比常规课更为重要,一定要把知识点梳理清楚。体现以学生为主的生本课堂,所有题目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3. 期末总结工作 各项材料的整理:备课本、纠错本、个人工作总结等要及时上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