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言语初心】第216期——成员朱慧《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2020-04-09 16:32:31)
标签:

教育

文化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陕西师范大学凤凰城小学  朱慧

 【言语初心】第216期——成员朱慧《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戎、诸、竞”3个生字,会写“戎、诸、竞”3个字,理解“唯”“信然”“竞走”词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故事情节,体会王戎善于观察分析,不盲从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王戎的善于思考,学习王戎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天才无数。有很多人在小的时候,就展露出不凡的才华:孔融四岁让梨,司马光七岁砸缸救人,曹冲五六岁称象,骆宾王七岁写成古诗《咏鹅》……他们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今天我们将再认识一位天才少年——王戎。

2、一起走进第25课,板书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二、知题识人

1、教学生字(戎)让我们认认真真的来写王戎的名字。教学(戎)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本课中“戎”是王戎的名字(课件)“戎”(róng);书写(戎)字。

2、认识王戎:〔王戎〕西晋琅琊(今属山东)人,自幼聪明过人,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尚书令,司徒。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王戎是“竹林七贤”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3、读后释题

《王戎不取道旁李》课题中“取”的意思是什么?“道”的意思是什么?

连起来的意思是王戎不去摘道旁树上的李子。

三、读文释义

1、自读课文

(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不懂的字和词圈出来。)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指名学生读文(谁愿意尝试着来读一读)(正音)评价

(2)再指名学生读(评价)

(3)男女生比赛读

(4)分小组读一读

(5)同桌互读

6)齐读(评价,看来你们已经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

2、对于文中的字和词你有什么疑惑和不理解的?(指名说)

3、引出文中注释(先出字,再出意),同时学习“诸”字。对比形近字“竟和竞”(查字典)

4、总结学习方法:借助文中注释、联系上下文和查字典,都是帮助我们学习的最佳方法。

5、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指名学生说)

6、师范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4人小组读一读)可以带上动作表情、注意断句。

四、人物分析

1、你觉得王戎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你是从哪个句子发现的?

2、换位思考“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假如你是王荣你会怎样想?(师评价)

3、说说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这个问题就很简单了,谁来总结一下?)

五、讲故事,背诵课文

1、你能不能用我们现代人讲故事的方法把这个故事讲一讲?要求:丰富故事内容,可以讲得具体生动一些,也可以再加上自己的想象。

2、区别现代文和文言文。

3、背诵全文。

六、拓展积累

成语:道旁苦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