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初心】第179期——成员王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西安国际陆港第一小学
【教材分析】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部编人教版语文课本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教材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一专题编排。《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抓住了那满湖的荷叶、荷花作为描写对象,生动描绘了六月西湖独有的美景,色彩明丽,意境开阔,由衷地表达了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不少的古诗了,他们对古诗的诵读要求、古诗的背诵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要高质量达成教学目标“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无论从拥有的知能水平还是认知心理来说,都是十分困难的,因而评价的目标水平要求不宜太高,只要能借助插图和生活经验说出符合诗句意思的画面即可。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古诗的节奏和韵味。
2.借助重点词语“接天”、“无穷碧”、“别样红”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有关诗人及诗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赏画配诗,揭题诵诗。
1.孩子们,诗歌是我国古代的文学瑰宝,古人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幅画,你知道它表现的是哪一首诗吗?(出示图片)
2.出示梅花图、荷花图,齐读古诗《梅花》、《小池》。
3.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另外一首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一)知作者,解诗题。
1.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板书课题)
2.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指名读)。
3.齐读课题:这首诗的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正确断句。(课件出示断句的题目)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了解作者。
5.解诗题。(相机解释“晓出”、“净慈寺”和“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6.小结: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二)感知诗的韵律。
7.指生读古诗,师相机正音。(强调:“慈”是平舌音,“竟、映”是后鼻音。)
8.指导朗读,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律美。
师生合作朗读。
师生和诗读,感受诗的韵律。
生配乐诵读。
三、 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借助预习,想象画面,同桌合作解诗意。
2.全班交流,明确重点字词意。
毕竟:到底。
四时: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与天相接。
映日:映照着太阳。
别样:特别。
3.理解重点词语,概括诗的大意。
4.再读古诗,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俗话说,上有苏杭,下有苏杭,那西湖就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了。出示西湖图片。西湖一年四季的景都很美,可是在杨万里眼中只有西湖六月最美。
2.诗中是怎样写西湖六月的莲叶和荷花的呢?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样的莲叶?
(一)接天莲叶无穷碧。
预设:A、碧绿碧绿的荷叶------(板书)碧
B、无穷无尽的绿色------(板书)无穷
C、很多很多的荷叶------(生板书)接天
引导: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挨挨挤挤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不留一点缝隙,满眼都是绿色,一碧千里!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齐诵——“接天莲叶无穷碧”。
3.在这一片碧绿之中,荷花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预设:特别的红、不一样的红------(生板书)别样红
(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组一碧万顷,接天连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你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心中吗?
B、指名读(指导读,读出不同的韵味!)
4.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师引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过渡: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呀!谁再来赞美赞美?(指名读,注意赞叹的语气!)现在你们知道六月的西湖与其他季节的风光不同在哪儿了吗?
5.指名读。
6.带感情朗读整首诗:
1.让我们再来读读诗题,这是一首送别诗,学到这里,同学们有没有产生这样的疑问呢?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学生交流讨论)
2.小结
有道是:“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以景寄情(板书)
六、背诵古诗,演唱古诗
同学们,杨万里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他的写景抒情的小诗特别有名。《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1.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2.诗可以读、可以诵,还可以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诗谱成的歌曲吧。听一遍,学唱一遍。
七、总结全诗
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八、作业超市(联系生活,任选两题,完成练习)
1.老师相信,我们心中也有一片美丽的风景,你最喜欢哪个地方的景色,写一写。
3.反馈交流:同家长交流今天的学习,并且把这首诗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反思:
执教这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我遵从了从整体感知到品读悟情,再到感情诵读的教学规律。教学中,我立求以学生为主体,在解诗题、知作者、明诗意、品诗境、悟诗情等教学环节上都一一落实。上完这节课,我也知道了自己还需改进的地方:
1.课堂上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及时调整教案,真正做到以学定教。在教学“接天莲叶无穷碧”这句时,当我提问“莲叶怎么就接到天了呢?”学生都说莲叶很多,这时我反问他们“难道是莲叶长得很高,一直长到天上去了?”如果此时,我能及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在他们说莲叶多时顺势引导他们向远处看,你们看到了什么?再向远处看,看到了什么?学生可能就会顿悟不仅莲叶多,而且面积广,给人一碧万顷的感觉!
语文教学要扎实听说读写的训练,促进学生书写习惯的养成,书写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内化都离不开写!如果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能安排3---5分钟的时间,学生或写古诗,或将自己从这首诗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景象动笔写下来,这样学生的能力又会有一个新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