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草堂游览记

(2025-09-29 10:04:59)
标签:

文化

旅游

杜甫草堂游览记杜甫草堂游览记

杨景贤

到成都旅游,杜甫草堂是必看的景点,这里曾是诗圣居住的地方,自然会引人关注。成都杜甫草堂位于青羊区青华路,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原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破败,直至唐末诗人韦庄寻得,在旧址之上重修草堂此后历代均进行了修葺扩建。时至今日,仍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金秋时节,来到杜甫草堂游览,杜甫草堂的大门是灰瓦木制结构,显得古朴沧桑,大门正上方有一匾额,上书“杜甫草堂”四个大字,匾额没有署名,像是书法大家郭沬若的字体。大门前有一柱联”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跃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流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字体是隶书,书法还是有些功力。走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茂林修竹,蓊蓊郁郁,亭台楼阁,池馆水榭,芳草萋萋,花儿竞艳。草堂的竹子特别多,翠竹万杆,密密匝匝,呈现出一个翠绿的世界。

行至景杜堂,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上书“景杜堂”三个大字,大厅中的前言介绍说:“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杜甫草堂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知名度最高的杜甫遗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伟大的爱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伟大的诗歌成就,千百年来不感动和激励后人,吸引着人们前来瞻仰和缅怀。”展厅展示了朱德元帅和陈毅元帅的题字。朱德元帅的题字是”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陈毅元帅的题字是“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陈毅书写的杜甫诗佳句,在题字后又附言此杜诗佳句,最富现实主义,余以千古诗人,诗人千古赞之。”朱德元帅和陈毅元帅都在书法上很有造诣,其题字为杜甫草堂增色不少。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行至大雅堂,这个堂比较壮观,大门上方有块黑色的大匾额,上书“大雅堂”三个楷体大字,大雅堂原为草堂寺的大雄宝殿。“大雅堂”之名出自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所作《大雅堂记》,而匾额“大雅堂”三个字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字刻成。堂内陈列了迄今为止国内面积最大的大型彩釉镶嵌磨漆壁画,达64平方米,是对杜甫一生经历的高度概括,此外还陈列了12尊历代著名诗人雕塑。这12尊雕塑特色独具,雕出了人物的神韵。这12尊雕像分别是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陈子昂、李商隐、苏轼、黄庭坚、辛弃疾李清照、陆游等。其中有几位的雕像生动神,栩栩如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头颅高昂,左臂长袖挥动,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头戴苇苙,身骑毛驴,一副悠然自得的神态。“独坐幽葟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稳稳地坐在那里,神情淡然,昂眺望远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雕像亭亭玉立,身着长裙,目视远方,这个雕像将李清照雕塑的太瘦削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是木雕像,由一块古木雕刻而成,目光坚韧,神态肃然,好像是在沉思“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的雕像是卧像,他静静地躺在那里,双眸紧闭,神态淡然,好像是在闭目养神。“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身穿布衣,肩扛镢头,一副老农的装扮。12尊雕像使大雅堂蓬荜生辉。

从大雅堂出来,前行就是“花径”,花径的名称来源于杜甫的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反映了杜甫在草堂时期的生活场景。花径是一条红墙夹道的小径,连接着杜甫草堂纪念建筑群与原草堂寺。花径繁花绿树,清风徐徐,竹影摇曳。花径的题字是由著名书法家尹默书写,对联“花学红绸舞,径开锦里香。”是由书法大家郭沬若书写。花径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一个美好的所在。

穿过花径,来到大廨,大廨是位于草堂旧址中轴线上的第二重建筑。“廨”古代指官吏办公的地方。清嘉庆十六年大修草堂之时,当地官员考虑杜甫胸怀大志,却仕途坎坷,一生不得重用,但好得也曾经为官,应当自己有办公的场所,故命名为“大廨”。大廨的柱吏情更觉沧洲远;诗卷长留天地间。”“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大厅内有朱德元帅题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朱德元帅的书法线条优美,赏心悦目。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行至诗史堂,建筑格局比较大,大门上方有一木制匾额,上写”诗史堂”三个白色大字。前面的柱联是“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红楼。”这是由清代名臣沈葆祯所题写,他的书法颇有造诣,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大门两侧的对联是“侧身天地更怀古;独立苍茫自咏诗。”很有意境。大厅中央有杜甫的雕塑铜像,杜甫头戴小帽,鼻梁高耸,双眸好像在注视着方,下巴的胡须,可能被人摸久了,显出一种锃亮的铜色。

走出史诗堂,来到工部祠,工部祠是草堂旧址中轴线上的第五重建筑。杜甫曾做过严武的幕僚,被举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人一般称杜甫为杜工部,故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工部祠内,正中除了设杜甫神龛,两侧分别是南宋诗人陆游和北宋诗人黄庭坚的塑像。之所以如此,一都是爱国诗人;二是陆黄两人推崇杜甫三是三人都曾流寓四川,有相似的人生经历。

工部祠不如诗史堂壮观,房屋结构比较简单,大门上方有一黑色匾额,题有工部祠三个篆书大字,是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题。这是杜甫草堂中唯一的篆书匾额。叶老的篆书写的中规中矩,很有功力。大门前的柱联是“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自许诗成风雨惊,将平生硬语愁吟,开得宋贤两派;莫言地僻经过少,看今日寒泉配食,远同吴郡三高。”大厅内有一石碑,石碑上刻有杜甫像,头臷官帽,手执板笏。上方“诗圣杜拾遗像”石碑的顶部刻有水波和的图形,好像是蛟龙出海。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走出工部祠,该观览杜甫茅屋了,行不远处,有一茅草盖顶的亭子映入眼帘,亭子内竖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刻“少陵草堂”四个大字,字写的秀雅致,很有观赏性。亭子旁有一棵参天大树,高高耸立,直刺云天。亭子周边都是茂林修竹,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少陵草堂碑亭位于工部祠东侧。清雍正十二年,康熙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奉旨送达赖喇嘛进藏,途成都,专程拜谒草堂,题“少陵草堂”,镌刻成碑。不远处有一块耸立的大石,上刻茅屋故居四个绿色的大字。有四个小朋友围在旁边拍照。进入通向茅屋的通道,来来往往的人流不小,熙熙攘攘,摩肩接蹱。通往茅屋的门楼,茅草铺顶,十分简陋。茅屋映入眼帘,长长的一栋房子,全是茅铺顶,周边由绿树掩映。重建的茅草屋景区,竹篱黄泥,茅草覆及的建筑形式,还原了“万里桥西宅”的田园诗意。走近茅屋,客厅有竹榻和竹椅,竹榻上放有茶几和小凳。这里应是杜甫平时喝茶和招待客人的地方。另一间屋子,全是木制家具,有两张桌子,一个小柜子,一个木椅,一个茶几,两个小木櫈。这里应该是杜甫写作的地方。来到杜甫的卧室,一个木大床,一个大立柜,这些家具显得很陈旧,有年代感。来到厨房,有一灶台,一个餐桌,两个长条凳,一个餐边柜。茅屋的设施和家具都比较简陋,从中可觅见杜甫当时生活状态。当然,这些家具和设施都不是当时杜甫所用的,时隔千余年,他用过的家具不知所踪了。这些设施和家具都是根据杜甫的人生经历和生活遇,设计来的,当然也包括茅屋。此时突然想起杜甫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惊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再看眼前的茅屋,似乎看到了当年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惨象,对杜甫的诗作理解的更加深刻了。

走出茅屋,前行不远处,看到一块巨石横在那里,上刻“杜甫千诗碑”五个绿色大字,由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大家沈鹏书写。沈鹏的书法线条比较纤细,题字的效果不是太理想。在池塘边,横放着一块巨石,上面有一红色的篆刻印,上刻“春夜喜雨”四个大字。在一面白墙上,镶嵌了一些书法碑,还都是书法名家的杰作,自然都是与杜甫有关的,有的是书写杜甫的诗作,有的是赞美杜甫的。这些石碑丰富了杜甫草堂的人文内涵,为杜甫草堂增加了浓厚的文化气息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杜甫草堂游览记

观览结束后,在院中漫步,参天大树,遮天蔽日,翠竹猗猗,竹影婆娑。亭台楼阁,池馆水榭,风景如画。院里有四多,大树多,竹子多,池塘多,亭子多,还有一个小瀑布,哗哗流淌,奔流不息。院中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真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秋风拂面,凉爽宜人,顿感幸福指数提高了不少。

走出景区大门,这里大门的上方有一匾额,上书“草堂”两个大字,这是清康熙十七子果亲王爱新觉罗·允礼所书。书法典雅,功力深厚。大门两侧的对联是“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字是隶书,对联取自杜甫诗作《狂夫》中的诗。杜甫草堂之行结束了,仍感到意犹未尽。杜甫人生坎坷,一生漂泊,历经磨难,尝尽人间百味,创作出伟大的作品,成为诗圣,光耀千秋。到杜甫草堂游览,就是追寻杜甫的人生轨迹,探索他的文学创作之旅,弘扬他的爱国情怀。杜甫在这里生活了三年零九个月的时光,看起来时间不太长,但这是杜甫人生中比较惬意的时刻,也是他人生中难忘的岁月(杨景贤摄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中秋的月饼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