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过大年的鞭炮声

标签:
文化 |

怀念过大年的鞭炮声
杨景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过春节放鞭炮是民俗之一,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大中城市,春节禁放鞭炮已是多年前的事了。如今人们普遍感到年味越来越淡了,感到过年和一般节日没有什么多大区别了,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禁放鞭炮造成的。过大年听不到鞭炮声,年味自然就淡了许多。
少年时代在故乡过大年,放鞭炮是最大的乐趣之一。即使生活困难时期,家里也尽量买一些鞭炮,因为放鞭炮是驱邪恶迎吉祥的。大年三十这一天下午,是要祭奠祖茔的,过大年不能忘记祖先。除了烧纸烧香磕头外,还要放一些鞭炮,此时在原野上可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鞭炮声也预示着大年来了。大年三十凌晨是迎财神的时间,端着煮好的水饺,到大门外迎财神,迎财神是要放鞭炮的,此时整个村子鞭炮齐鸣,烟火升腾,声震耳鼓,此时彼伏。大年初一迎新年,也要燃放鞭炮,清晨的鞭炮声似乎比晚间更猛烈了。此时大街上行人如织,人们鞭炮声中走街穿巷,相互拜年,送去美好的祝福。


我在古都西安过春节时,那时春节亦很热闹,整个除夕夜,鞭炮声响个不停,噼噼啪啪的鞕炮声将春节的气氛拱托的浓浓的。我当年工作过的单位,尤其是擅长放烟花,璀璨夺目的烟花升腾在空中,万斛银花,灿若群星,犹如制成的彩衣,美不胜收。后来因雾霾天气,春节禁放鞭炮,往昔鞭炮齐鸣的春节,突然变得一片寂静,一时很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就慢慢地适应了。尽管如此,总感到春节没了鞭炮声,少了喧嚣,也少了热烈,淡了年味。感到不像是在过大年,而是普通的节日。




2024年12月,我国的春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也是第一个非遗春节,春节成为世界非遗项目,有些传统文化项目是否要保留和展现?如放鞭炮和烟花,过大年没有鞭炮声,是否少了年味?我国一些省、市和地区已经解禁鞭炮和烟花。如河南省的郑州、洛阳、南阳、濮阳、三门峡等九个城市,辽宁省的鞍山,广东的佛山等地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可以燃放鞭炮。这一举措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尊重,更是对非遗春节和文化传承的积极回应。近年来有媒体呼吁春节期间应燃放鞭炮,增强年味,让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回归。其实,放鞭炮对空气质量影响到底有多大?放鞭炮与雾霾有无必要的联系,现在并没有十分明确的依据。春节放鞭炮是具有驱邪和喜庆作用的,鞭炮的烟雾是有杀毒灭菌作用的。所以,不应只看到放鞭炮所带来的所谓污染,还应看到它的效能。尤其是在烘托节日气氛上,在增强年味上,其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春节禁放鞭炮,会使某些民俗传承中止,使年味变淡。为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恢复春节燃放鞭炮,对于非遗春节的传承是有一定意义的。
杨景贤简介
杨景贤,山东青岛人,山东青年报社总编助理兼专刊部主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大众文学学会理事、济南市作家协会理事。先后荣获全国秘书学论文一等奖,航空工业部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二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第八届中外诗歌散文邀请赛一等奖,“我与我的祖国”征文一等奖等奖项。曾担任山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评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