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2024-08-20 14:52:45)
标签:

文化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由国画艺术受冷想到的

杨景贤

某高校一位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做过一次问卷调查,通过幻灯片展示中国画、油画、卡通、影像四类优秀作品各一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结果显示,有16%的人选择了中国画,90%的人选择了油画,72%的人选择了卡通,21%的人选择了影像。

从这个问卷中不难看出,这些学生对中国画不“感冒”,受冷遇。使得国粹中国画显得有些尴尬。中国画在大学生中受冷遇,这绝非偶然现象。因为中国画作为传统文化和国粹艺术 ,其艺术内涵深奥博大,不具备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是难以办到的欣赏起来有难度。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笔者接触过不少国画家,他们都感叹中国画太难,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国画家,同样需要具备比较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的画家画了几十年国画,仍然“难解其中味”,仍然悟不透中国画之神韵。国画看起来好像很简单,有时寥寥几笔就可画出一幅作品,但就是这寥寥几笔却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技巧。在国画艺术中有一种大写意画法,其现代代表人物就是国画大师齐白石。像齐白石画虾,就是用比较简单的线条,画出的虾却灵动有神,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齐白石能达到如此功力,是他浸淫了数十年的艺术功力。齐白石不管是画花鸟,还是画各类小动物,运笔都很简约,都是笔墨不多,灵动神,正所谓“看似容易却艰辛”,每一幅画作都浸透着他辛勤劳动的汗水。支撑这些作品的背后的基石都是丰厚的传统文化

那么,是什么导致青年人对中国画的冷漠?首先是文化的隔膜。如今不少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不太重视,虽然我国提倡学习国学,弘扬传统文化,但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并非一日之功。我国有5000年文明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要学习和传承起来难度极大。正是这种文化上的疏离,才导致青年人对国粹艺术的疏远和冷漠。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当前我国文化处在一个多元化时代,各种文化形式多姿   多彩,十分丰富,这使得人们可选择的空间比较大。特别是像卡通、动漫等时尚类艺术,对青年更加具有吸引力,更能引起青年人的极大兴趣。而作为传统文化艺术,如京剧、国画等,却往往容易受到冷落,而且就业的空间更大。原因是这些艺术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如果不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没有传统文化素养,没有对传统文化的精研究,很难从内心感受到这类文化艺术对自己心灵的呼应。

有的青年不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国画和京剧不容易看懂,接受起来很困难,因此也就缺乏应有的兴趣。有这种感受者不难理解,兴趣源于热爱,热爱源于理解,不理解自然就谈不上兴趣和热爱。如今在高等院校里,有不少莘莘学子对京剧和国画等国粹艺术十分痴迷,京剧社团在高等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要寻找这种成因并不复杂,因为这些大学生具备了比较丰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底子比较厚实,所以他们能理解国粹艺术的内涵和精髓,能将国粹艺术融入心灵。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由国画艺术受冷遇想到的

青年人不青睐国画,有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原因,这显然与文化素养不无关系。隔膜源于文化疏离,这应是根本原因,有的青年认为国画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的青年则认为国画暮气沉沉,乡土气太浓,所以他们无法去接受和热爱这类艺术。拿国画和油画相比,国画显得有点抽象,其艺术表现力不像油画那样直接,那样生活化。而是通过简约的笔墨来形成其艺术表现力。

正是由于艺术表现力的不同,才导致青年对国画艺术的疏离。如何建立中国画与今天生活的诗意联系?架起国粹艺术和青年心灵沟通的桥梁。找到青年与民族艺术血脉相通的感动,去修复文化断层所带来的后果。要真正让青年人热爱国画艺术,仅从文化层面去努力还不够,还应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去做出努力,特别是对艺术作品价值观的判断,以及如何去建立国画艺术的地位。当然,让青年人去接受和热爱国画艺术,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有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年轻人会逐渐接受国粹艺术的,我们大可不必过于悲观。(原载《山东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港行散记
后一篇:黄山行游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