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河赏秋记

标签:
文化 |
杨景贤
西安的灞河是一条有悠久历史的河流。灞河原名滋水,秦穆公时改名为灞河。地处水利要道,水势雄阔。《史记》有秦始皇帝王送王翦出灞桥伐楚的记载。秦末刘邦与项羽争夺天下,刘邦率先由武关攻入关中,并首先攻占秦都咸阳,而后屯兵霸上。刘邦还在灞桥轵道受秦王子婴降。在灞河上演绎的历史故事还是不少的。
唐朝时,在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与好友东去,多在这里分手,有的还折柳相赠,作为纪念。因此,曾将此桥叫“销魂桥”,灞桥伤离别,留下余情悠悠。“灞桥风雪”亦是古长安的胜景之一。灞河是渭河的支流,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81平方公里,发源于秦岭北坡蓝田县灞源镇麻家坡以北。灞河成为距西安市区最近的一条大河,也是西安市的风景名胜。
历代诗人为灞河题诗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诗人李白的词《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在历代诗词作品中,关于灞河的诗词很多,李白这首词最为著名。



走过历史的尘埃,如今的灞河成为西安市最重要的河流之一,成为西安市民打卡休闲的重要场所。西安市政府在灞河两岸广植花草树木,如今灞河畔碧草如茵,树木繁茂,花红柳绿,生机盎然。灞河湿地公园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一个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来到灞河畔赏秋。沿着灞河岸边驱车前行,但见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银白色的光晕。这天风儿柔和,水波不兴,水平如镜。岸上的银杏黄了,枫叶红了,但垂柳依然翠绿,依然呈现出勃勃生机。今天前来赏秋的人真不少呢!灞河岸边停放的车辆似长龙一般,想找个停车位不太容易。
车行了一阵子,终于找到了车位。我们在岸上漫步,观赏秋天美丽的景色。在灞河的一些休闲区,都坐满了人。有人在喝茶,有人在打牌。有人在对弈,汉界楚河,捉对厮杀。有人带来了音响设备,引吭高歌,歌声在河边荡漾。还有人带来了麻将,推起了长城。更多的人在一起聊天,谈天说地,家长里短,谈笑风生,聊的很起劲儿。



有一片树木染上了红黄色,地下是粉黛乱子草,十分眩目。引起了我的关注。我漫步来到这片树木旁边,大树高耸云天,亭亭玉立。低矮的多是枫树,叶子红彤彤的,十分耀眼,像一团团的火焰。大树呈黄色,小树是红色,粉黛乱子草是粉色,其中还掺杂了绿色植物。这种色彩的组合,将秋天的颜色渲染得淋漓尽致。太美了,太养眼了!风乍起,顿时落英缤纷,被风儿吹掉的树叶飘飘洒洒地降落着,像一群群彩蝶在翩翩起舞。这道美丽的风景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拍照。在不远处,有一群身着五颜六色着装的女人们,鲜艳夺目。她们在音乐的伴奏下,载歌载舞,如画的景色和她们艳丽的着装融合在一起,又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有一棵粗壮的大树,树上的枝叶十分稀少,零零散散的。但一些藤蔓爬上了大树,这些藤蔓的叶子都是红色的,近似于枫叶,长的比枫叶更好看。大树有了藤蔓的缠绕,顿时变得美丽了。树木是黝黑色的,藤蔓的叶子是红色的。这种美丽的组合,特色独具,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感觉,又漂亮,又养眼。有一粗粗的树干,自身好像没有什么生命力了,尴尬的耸立在那里,但在它身边,种植了很多树木,有的黄,有的绿,有的红,色彩斑斓。将这棵粗壮的树干与其他树木组合在一起,也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小树纤细,大树粗壮,小树色彩缤纷,大树黝黑如黛,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极具观赏性。




这里有成片成片的粉黛乱子草,这种草呈粉色,很纤细,很柔软,很有观赏性。特别是围绕冬青那一片粉黛乱子草,长的茂密,远远看去,像一团团粉色云朵,围绕着翠绿的,被修剪成圆型的冬青,真是美的可以。在不远处有一片水域,碧水清清,周边长滿了茂密的芦苇,白花花的一片,芦苇花随风摇曳,姿态万千。水中还有黑色的野鸭子,它们在悠闲的畅游着,它们忽儿扎一个猛子,就不见了踪影,蛮好玩的。池塘边,有一大片翠竹,长的很是葳蕤,亭亭玉立,郁郁葱葱。翠竹倒映入池塘,泛起绿色的光晕,煞是好看。
灞河赏秋,感觉很舒爽,很惬意。这里真是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在这里赏秋,看碧水悠悠,野鸭畅游。看花草树木,五颜六色,美丽多姿。斑斓陆离的秋色,让人赏心悦目,吸收快乐因子,真是一次审美享受和精神享受。人言秋日萧条,我看秋天美好。浓郁的秋色,缤纷的色彩,爽爽的清风,完全可与春天相媲美,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春天更美丽,更有观赏性。灞河赏秋,带来了精神愉悦和视觉享受,收获是多方面的,是值得回味的,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杨景贤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