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甘做孺子牛,奉献在梨园

标签:
文化 |
杨景贤
1973年8月出生的白杨,生肖属牛,她已走过了人生的47个春秋。回首她的艺术经历,真有点“牛”的精神,面对压力,不屈不挠;面对挫折,敢于抗争;面对困难,坚韧不拔;面对事业,辛勤耕耘。她真像一头“老黄牛”,任劳任怨,在京剧艺术的天地里倾情付出,默默奉献,书写了人生璀璨的华章。
济南市京剧院著名旦角演员白杨出身于梨园世家,其祖父白玉昆是京剧大师,与梅兰芳、周信芳等京剧大师并称为“梨园八骏”,当年在菊坛闻名遐迩,是响当当的角色。其父白云明集编、导、演于一身,是一位十分全面的艺术大家,多次荣获全国大奖。
白杨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京剧艺术。1992年,她从济南艺术学校毕业后,即进入济南市京剧院,成为专业演员。父亲白云明当年是著名武生演员,技艺超群,尤以演猴戏闻名。白杨先后跟父亲学习了武功难度很大的《八大锤》《雅观楼》,这两出戏对武功要求极高,女孩子学这两出戏难度更大,挑战性更强。白杨虽然很有艺术天赋,但她更舍得下功夫。炎炎夏日,白杨为了找到舞台上的感觉,身穿胖袄和箭衣练习《八大锤》,一会儿便大汗淋漓,汗透衣衫。她置炎热于不顾,坚持练习不辍。练习结束后,胖袄都能拧出汗水来,体力透支非常大。在练习跑圆场时,有时一次要跑几十分钟,双脚都打了血泡,跑起来钻心般疼痛,白杨咬牙坚持,从不叫苦,毅力非常坚强。
《八大锤》这出戏很难演,一般男演员完成全剧都很费劲儿。白杨作为一个女性,要完成这出戏就更不容易了。她能咬牙,能吃苦,舍得下功夫。白杨用自已的勤奋努力,成功演出了《八大锤》《雅观楼》等戏。在出演《八大锤》中,她将陆文龙的英俊儒雅,威武勇猛的形象塑造的栩栩如生。双枪飞舞,如瑞雪纷飞,似落英缤纷,令人眼花缭乱。力敌八大锤的“朝天蹬“三起三落,单腿转体探海蹲下捋翎,曲身亮相,洒脱至极。白杨每次演这出戏,台下观众总是掌声不断,叫好声不绝于耳。白杨塑造的陆文龙,深得家传,又有自己的感悟和创见。
白杨是一个艺术素养很高,综合实力很强的演员。她在多个行当中均有建树,她工武旦、花旦和花衫出类拔翠。后来她突然发现自已小嗓的潜力,而且韵味浓郁。2008年,院里为她排了大戏《白蛇传》,这是一出对唱功和武功要求极高的大戏,面对挑战,白杨自信滿满。对于《白蛇传》中的武戏,以白杨的不凡功力,游刃有余,驾轻就熟。于是,白杨专在唱功上下力气,她每天都在找琴师吊嗓,私下里琢磨声腔和发音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白杨出演《白蛇传》中的主角白蛇,唱、念、做、打无一不精彩,赢得观众和专家的一致好评。
白杨武能胜任难度极高的武生,文能演唱功要求极高的大青衣,称得上是菊坛的一位“全能”演员了。白杨常演的剧目有数十出,各有各的看点。她在现代戏《邓恩铭》中饰黄云洁,该剧荣获中国京剧节银奖。她出演的新剧目《账本》,先后在全国巡演一个月,赢得观众的热烈欢迎。她还荣获首届“荷花杯”一等奖,山东省中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一等奖等奖项。
真正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白杨先后随剧院到英国、日本、韩国、保加利亚等国演出,每次演出,都好评如潮,引起轰动。京剧艺术在国外受欢迎的程度,总是让白杨激情涌动,深感国粹艺术的无穷魅力。
振兴京剧需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校园是弘扬京剧艺术,传承京剧艺术的重要举措。白杨与同事们为小学生教唱京剧,将京剧的“四功五法”传承给少年儿童们。白杨教学生特别认真细致,每个腔每个字都抠得很细,使学生受益匪浅。她亲自调教的学生王正冉荣获国戏杯金奖、第四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十小名票”和小梅花奖第一名,成为一颗璀璨夺目的京剧小明星。济南市京剧院进校园活动受到有关方面的关注,中央戏曲频道还分三期录制了济南市京剧院进校园活动。白杨作为梨园世家的传承人,她一方面传承前辈的艺术经典,一方面将京剧艺术传承给少年儿童,让国粹艺术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京剧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自己的奉献。
面对本命年,白杨激情澎湃,她说,光阴荏苒,日月如梭,时光过的太快了!转眼之间奔五了,要有时间紧迫感,像一头勤劳的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在艺术的道路上开拓向前,让京剧艺术炫彩,让人生焕发出新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