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书分享活动的一点思考
(2024-06-20 16:51:13)
标签:
教育文化 |
分类: 校园生活 |
对读书分享活动的一点思考
截止2024年6月,我镇读书活动在汪书记的倡导和组织下已经进行了2年半,我参加全镇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读书分享会有22次,每次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每所学校幼儿园的分享活动一次比一次进步,不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是活动组织上,都有所突破。大家都在读,而且都有收获,大家都在成长,这是值得欣喜的,也是我积极参加分享活动的主要原因。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在活动中,我也得到了成长!
一、读书是为了什么?
通过2年来的阅读,我对读书有了一点思考。
教师读书是为了什么?答案很多,我最朴素的认识就是2个方面,一是为了生活得开心,而是为了工作得轻松。
要想生活得开心,在现实中就需要学会控制情绪,好好说话。读了《非暴力沟通》,我就懂得怎样好好说话,于是写了一篇文章——《有一种爱叫好好说话》。
如何轻松工作呢?在工作中,不同的教师所遇到的困惑不同,所以需要解决的困难也不同。但是,每一个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让老师很伤脑筋的问题学生,会耗费老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那么,读了《问题学生诊疗手册》,老师们是否给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分类,问题学生有哪几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是否借鉴书中提出的方法进行了把脉问诊?是否写下了转变问题学生过程中的甜酸苦辣?
因此,我们不能把读书和读书分享当做任务来完成!
二、读书分享活动的不足
在读书分享活动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分享内容上:把读书分享当成了图书推荐,其实是有一定区别的。
1.目的不同
读书分享主要是为了让读者交流自己的阅读体验、感悟和收获,通过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他人共同探讨书中的观点和思想。而好书推荐则是为了向他人介绍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书籍,帮助他人找到感兴趣的读物。
2.内容不同
读书分享通常包括对书籍的概括、分析、评价以及个人感悟等方面的内容,更注重读者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好书推荐则主要关注书籍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内容简介、推荐理由等方面,更注重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书籍信息。
3.形式不同
读书分享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线上的讨论,形式多样,如读书会、线上社群等。而好书推荐通常是以文章、视频、音频等形式呈现,如书评、书单、推荐视频等。
4.受众不同
读书分享的受众通常是已经读过某本书的人,他们希望通过分享和讨论来加深对书籍的理解。而好书推荐的受众可能是尚未读过某本书的人,他们希望通过推荐来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一读。
(二)课件制作上。有的老师在分享时,就是读课件。我觉得课件上有的就不用讲,老师们都认识字,他们自己可以看啊。我们要讲的就是课件上没有的内容。因此,一般课件上的文字不超过7行,3-5行最好;分享时,课件不能设置自动播放,除了你提前预演的很好,否则你分享时自己说话所得无法与课件所播放的同步起来。一般播放的专题片可以设置自动播放。课件制作好,一定要检查是否有错别字或者格式,在分享之前要试一试课件是否能播放,尤其是插入的音频、视频和超链接的文档或者网址,看看能否打开,原文件是否在一起。
(三)活动组织上。每次读书活动是需要很好组织的,比如主持人的选择、分享教师的安排(性别、年龄、学科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先后顺序的安排、中间环节互动等等都需要提前考虑。未来星幼儿园分享会,中间多穿插了一两个小互动内容,我觉得很好!
三、对分享活动的建议
1.把握好时间。我觉得一次分享,时间安排在1-2个小时之间,最好是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好,每个分享人安排10分钟,最多不超过15分钟最好。但是,在很多分享活动中,大家都没有考虑时间,未来星幼儿园2024年1月召开的分享会无论是组织上,还是内容安排上,都很好,最大不足就是时间太长,快3个小时哦。这谁受得了呢,到最后大家都开小差啦;白帽辅导小学2023年12月召开的分享活动,也超过了2个小时。有的老师一讲就是1节课,这不是分享,而是讲座哦。中心幼儿园2024年1月召开的分享会,时间是85分钟,我觉得很好。
2.分享之后再思考。分享会结束后,不是读书的结束,而是新的起点。分享会结束后,应该有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要回忆反思分享的过程,想一想得失,哪些好的地方值得借鉴,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然后用文字写出来会更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