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动”起来——4月21日听辅小吴怡苗老师公开课教学的思考
(2022-04-28 16:59:33)
标签:
教育时评 |
分类: 教学研究 |
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4月21日听辅小吴怡苗老师公开课教学的思考
周四上午第三节课上课3分钟前,我走进白帽辅导小学301班教室,只见教室后排坐满了各小学前来参加校际公开课活动的老师,我慢慢地挤到了教室里面一排一位女生旁边坐下等待上课。
评课老师们都认为吴老师这节课很成功,优点很多,比如:用水墨画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用表演方法来理解句子、重视读的训练和指导、注重学以致用(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变换、齐读课文想象画面)等等。我赞同这些优点。我个人认为,吴老师这节课最大的优点就是使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和手段让课堂“动”起来了!
1.上课伊始,吴老师课件出示水墨画让学生欣赏以此导入,然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书空写课题。课堂的导入环节,让学生欣赏图片、读课题、写课题,这就很好地让学生动了起来,不仅手动、口动,而且思维也“动”了起来。
2.教学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比如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一边默读一边圈画文中描写的景物、在轻音乐中背诵课文等过程中,学生也“动”起来了。
3.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文中的句子。这里的表演也让学生“动”了起来。
我认为这节课气氛不活跃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吴老师上课时严肃了一点,笑容不多。教师的微笑能感染学生,“笑”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
2.提出的问题缺乏层次性。课堂上师生的互动成功与否,最能体现课堂气氛的活跃程度,而师生互动大多是通过问题的解答来展示。本节课气氛不活跃主要表现在学生回答问题不积极不踊跃。为什么呢?我分析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问题设计缺乏开放性和层次性。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回答不出来的话,肯定就没有学生回答,课堂就会“冷场”。这节课上,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大多是学生被动回答(老师点名),我左后边一位男生这节课就回答了5次,其中3次是老师点名起来回答问题的,如果老师不点名,我想这个男生有可能不会5次主动站起回答的。
3.平时课堂上缺少对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的训练。这不仅仅在语文课上要训练,其他课堂上也需要训练。只有平时得到更多的训练,在公开课上学生才会踊跃发言,大胆回答问题。
当然,越到高年级,因为年龄特点的原因,学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比低年级要低一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针对吴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用幽默化的语言,激发课堂的“笑点”。希望吴老师以后每节课要有意识地寻找一个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笑点”,以此活跃课堂气氛。
2.备课时预设一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有针对性有层次性的“游戏”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点燃“火药”上多下点功夫。
当然,我们也要警惕课堂起活跃气氛的假象,虽然课堂上师生互动很平凡,课堂热热闹闹,气氛十分活跃,可是交流的问题没有深度,缺少思维含金量,这样的“热闹”应该摒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