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寺

标签:
旅游怀古风景诗歌图片 |
肇建始理公,迄今千余龄。
多难亦多福,重劫又重生。
皇家每青目,佛祖尽包容。
飞来来不去,灵隐隐神灵。
灵隐寺,中国佛教古寺,又名云林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背靠北高峰,面朝飞来峰,始建于东晋咸和初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灵隐寺开山祖师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理公)。相传印度僧人慧理传教至此,认为飞来峰是“仙灵所隐”之地,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南朝梁武帝赐田并扩建。五代吴越王钱镠命请永明延寿大师重兴开拓,并赐名灵隐新寺。宋宁宗嘉定年间,灵隐寺被誉为江南禅宗“五山”之一。清顺治年间,禅宗巨匠具德和尚住持灵隐,筹资重建,仅建殿堂时间就前后历十八年之久,其规模之宏伟跃居“东南之冠”。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南巡时,赐名 “云林禅寺”。
寺前飞来峰岩壁上有五代、宋、元时期的大小石窟造像380余尊。其中以笑容满面、袒腹踞坐、造型自然生动的弥勒佛为最大,也是国内最早的大肚弥勒造像。系宋代作品。元代造像数目最多,保存完整。
很多朝代对灵隐寺都有召见、封赏、赐名、赐地以及拨款整修。梁武帝、吴越王、宋高宗和孝宗、清康熙和乾隆等帝王曾亲临寺院进香。其中清康熙和乾隆分别三次和六次驾幸灵隐,都留有诗文刊刻于石。
历史上灵隐寺多次遭到毁灭性的打击。重要的有北周武帝年间和唐武宗会昌五年两次大规模的“灭佛”事件和大型火灾9次(包括雷火和兵火)。每一次都死而复甦,为当朝或下一朝所重建、扩建或维修。建国初,灵隐寺大殿遭受白蚁蚀蛀,大殿正中倒塌,佛像被压毁。总理周恩来亲自批示修复。1975年全面整修,寺内佛像全部贴金,石塔与经幢等进行保护性整修,并对飞来峰造像进行修补。这项修复工程于1980年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