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宣公祠

标签:
旅游怀古风景诗歌图片 |
(2015年3月摄于江苏无锡)
“内相经纶”金玉言,大义匡君斥权奸。
平生所为“两不负”,纵未闻诏亦欣然。
陆宣公祠,位于无锡市惠山直街,是陆贽在锡后裔祭祀祖宗的祠堂。
陆贽(754年-805年),字敬舆。吴郡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大历八年(773年)进士,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自任翰林学士后,即参赞机要,负责起草文诏,甚得朝廷倚重,号称“内相”。贞元八年(792年),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宰相。执政期间,公忠体国,励精图治,具有远见卓识。在唐王朝面临崩溃的形势下,他指陈时弊,筹划大计,为朝廷出了许多善策。他对德宗忠言极谏,建议皇帝了解下情,广开言路,任贤黜恶,储粮备边。这些建议有些为德宗采纳,化为实际政策。由于他善于预见,措施得宜,力挽危局,转危为安。陆贽秉性贞刚,严于律己;敢于矫正人君的过失;揭露奸佞误国的罪恶。他认为立国要以民为本,力劝德宗爱人节用,轻徭薄赋,主张使“一代黔黎,跻富寿之域”。
陆贽为相期间,户部侍郎裴延龄以谄佞取得德宗信任,横行无忌。陆贽仗义执言,多次上书参奏裴延龄的罪行。德宗信用奸臣,不听忠言,于贞元十年(794年)罢陆贽相。次年春复贬为忠州别驾。陆贽谪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当地气候恶劣,疾疫流行,遂编录《陆氏集验方》50卷,供人们治病使用。在谪居地十年后,永贞元年(805年)唐顺宗即位,感念陆贽的忠正和才华,下诏召还陆贽。但常年恶劣的气候和郁闷的心情,已使其重病在身,故诏未至而贽已逝,年仅51岁。追赠兵部尚书,谥号宣。
陆贽的名言:“吾上不负天子 下不负吾所学 不恤其他”,至今仍为人们所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