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2020-09-27 15:50:41)
分类: 教育培训

接扣课后习题  着力语文要素

——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主要特点及学习方策

课题组骨干成员   望江县华阳中心学校    荣兵

 

摘 要:课后习题是依据课程标准、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精心编制的,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教材来说,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针对性更强,对学生目标能力的训练要求更为细化、明确。正确解读课后习题的特点,了解课后习题意图对于提升学生的听说读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课后练习  内容介绍  主要特点  学习策略

课后习题设计涉及一年级学生习惯养成、图文识字、说话训练、标点符号认识、朗读指导、课文理解等方面内容。其形式内容具有多样性。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在“我上学了”之后,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组成,课后习题共计42道(不包括汉语拼音教学部分)。其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每课几乎都有安排,课后习题对于说训练共计8道,理解性的习题共计2道,习惯养成共计3道,从以上习题数据统计来看,一年级重视拼音教学和学生重语言积累、说的训练。

第一部分: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列表方式全册课后练习内容

课文

课后练习内容

每课课后练习数量

1.《天地人》

0

2.《金木水火土》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认识田字格。

2

3.《口木耳》

1.说一说: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1

4.《日月水火》

猜一猜,连一连。

1

5.《对韵歌》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6.《拼音教学》

1.学习了23个声母;2.16个整体认读音节;3.24个韵母。

0

7.《秋天》

1.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2.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

8.《小小的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照样说一说。

2

9.《江南》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10.《四季》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你喜欢哪个季节?仿照课文说一说。

2

11.《画》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12.《大小多少》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记一记

2

13.《小书包》

1.朗读课文。说一说你的书包里有哪些文具。2.读一读,做一做。

2

14.《日月明》

1.朗读课文。2.读一读。3.你能猜出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3

15.《升国旗》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

16.《影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

2

17.《比尾巴》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照样子做问答游戏。

2

18.《青蛙写诗》

1.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3.读一读。

3

19.《雨点儿》

1.分角色朗读课文。2.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读好停顿。

2

20.《明天要远足》

1.朗读课文。2.你有过这样的心情吗?和同学说一说。

2

21.《大还是小》

1.朗读课文。2.你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2

22.《项链》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2.读一读,说一说,看看谁说得多。

2

23.《雪地里的小画家》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雪地里来了哪些小画家?他们画了什么?

2

24.《乌鸦喝水》

1.朗读课文。2.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

2

25.《小蜗牛》

1.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2.在图画的帮助下,你猜出了下面加点的是什么字吗?

2

2.统计课后练习数量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14篇,共编排课文后练习题28道。汉语拼音部分课后没有习题,但每节课后都有书写本节课所学汉语拼音字母要求。识字教学共10篇,共编排课文练习14到。课后练习最多的课文是《日月明》《青蛙写诗》这两篇课文,有课后练习题6道。全册平均每篇课文课后练习大约2道。相比人教版当册教材,(人教版47道习题,20篇课文,识字8篇),统编版教材课文练习题有所增加(统编课后习题设计平均为1.75,人教版课后习题设计平均数为1.67)。

3. 全册课后练习的内容介绍

(1)总体情况简介: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包括2个“识字”单元,10篇课文,14道习题;2个单元汉语拼音教学,没有课后习题设计;4个“课文”单元,28道课后习题,共计42道课后习题(不包含每课后书写训练)。从课后习题设计来看,大致可分为习惯养成、朗读指导、语言积累、标点符号练习、图文理解、说话训练、认识段落等集中类型。从统计课后习题来看,编者对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和语言积累方面尤为重视。

(2)特色题型简介:纵观整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训练的目标指向更清晰。 统编语文教材和以往教材相比,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及表述上更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更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以课后习题中常见的“诵读积累”为例,新教材主要有以下特点。

定位精准。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关于“诵读积累”大都是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基本要求,而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关于“诵读积累”则是对学生的朗读与积累方面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的课后习题为例,其中对朗读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说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从这个习题要求来看,不光要求会读,还要求边读边思,以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这种习惯性朗读要求有了更准确的目标定位,也更加符合学生体会情感的阅读规律,有助于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清晰而细化。关于“诵读积累”的课后习题,在语言表述上,统编教材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变化就是关于朗读的要求更为明确、具体,对于如何读、怎样读给出了具体指导。如: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秋天》一课为例,课后习题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一’的不同读音,背诵课文。”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不”二字的读音变调一直都是他们学习的难点。在以往的教材中,关于如何读,教材中并没有明示,这就导致了几乎小学阶段各年级段都有讲解如何变调的现象,而在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一开始就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朗读变调要求,为教师的正确指导提供了重要依据。

(3)对全册内容的感受与思考:由统编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要求来看,由于教材中的学习目标更为明确具体,教师就可以依据文本特点,采取更适合学生的学习形式来展开教学,不缺位,不越位,从而真正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第二部分:全册课后练习题的主要特点

课后习题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但这个提升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基于这点,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能够从整体上多角度地进行思考,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为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1.题目形式的特点——循序渐进

 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能够充分挖掘文本语言的训练点,并以学生的能力提升为起点,采取逐步递增的练习形式,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7课《青蛙写诗》一课中初次让学生认识逗号和句号,在课后习题中对这两种标点符号提出的要求是“圈出来”,旨在让学生通过圈画来认识这两种标点符号。随着课文学习的进度,在课后习题中对这两种标点符号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8课《雨点儿》要求学生读好这两种标点符号停顿。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使学生能够逐步从认知中走向运用。

2.题目内容的特点——在提取中提升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做课后习题的时候,是否能够从习题的语言中准确提取有价值

7课《青蛙写诗》

8课《雨点儿》

的信息是学生能否正确解决课后习题的关键与基础。统编语文教材在课后习题的编排上对于学生准确提取信息方面针对性更强,更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青蛙写诗》一课为例,课后习题要求:“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这个课后习题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在这一问题的导向作用下,学生可以很快搜集到信息,即青蛙写诗的时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来帮忙了。另外,根据这个习题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它们分别帮了什么忙?”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得到提升。

这样的课后习题编排,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特点以及学习规律,遵循了由易到难,逐层提升的基本要求,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

3.题目表述的特点——指向性更明确

从人教版和统编版一上语文的“课后习题”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后习题表达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更具有直观形象性——如人教版和部编版识字4一课,课后习题设计对比如下:

人教版                          部编版

在新旧版本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部编版教材课后习题不仅具有直观性,还凸显其拓展延伸性,图文配有金文,渗透语文核心素养。

(2)更具有目标性。如人教版和部编版第4课《四季》,课后习题设计对比如下:

人教版                          部编版

从形式上来看都是说的训练,都属于表达类,但两个版本对课后习题提问的角度不一样,所引发的学生思考和训练也就不一样了。如人教版在本课习题设计上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而部编版习题的设计针对本篇课学习目标而设计,学生训练起来就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3)更具有衔接性。如人教版和部编版第2课《小小的船》,课后习题设计对比如下:

人教版                          部编版

从本课习题设计角度来讲,对学生训练的目的的不一样,人教版习题的设计训练重点在于比喻句的训练,与课文教学内容有所脱离,不利于学生们说的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偏于拔高;而部编版课后习题设计与课文的教学内容以及课文的题目(小小的船)有着紧密的联系,具有示范,引导作用。通过课文教学使学生达到学以致用,学已运用的目的。

(4)更具有语言表达性。如人教版和部编版第6课《比尾巴》课后习题设计对比如下:

 

人教版                          部编版

从本课两种版本习题设计表述来看,人教版重视学生通过绘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而部编版教材通过游戏问答的方式,重点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其题型独特、活泼、有趣,乐于一年级学生所接受。

第三部分:例谈“课后练习”的学习对策

 ——《青蛙写诗》课后习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全诗共5小节。作家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知标点,富有情趣,适合儿童学习。

一、抓住短语,培养语感。

教学策略:

习题1:朗读课文,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

本篇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组成的,要想把整篇课文读好,就要从朗读句子开始。而句子是由短语和词语组成,要想把句子读好,就必须学会在朗读时,以词语和短语为单位,进行合理停顿。

如:课文中,蝌蚪、水泡、和水珠说的话结构相似,且都带有“当”字,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字眼,这一共同点,从短语到句子,通过范读、领读、同桌互读、男女分读,读得好的学生进行展示等方式,从扶到放,层层推进,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借助词语和短语学会合理的停顿,从而理解句子的内容,感受朗读的节奏美,培养学生语感。

二、在感悟中,读好节奏。

教学策略:

习题2:青蛙写的诗里有逗号和句号,请你圈出来。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性质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理解书面语言。认识标点既是一个语文知识,又是一项语文能力训练,属于朗读训练范畴。

“认识逗号和句号”这一语文要素,在教材中首次出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分两步来认识标点。一是联系课文圈画标点,初步认识标点(逗号和句号)的形,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加深对形的感悟;二是运用听音频,拍手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标点的停顿作用,为下一篇课文《雨点儿》中,读出标点合理的停顿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正符合部编教材“同一个语文要素的螺旋递进,同一单元中后一篇课文中的学习有前一篇课文的基础”的设计理念。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前后联系,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认真分析统编教材课后习题的编排特点,探寻课后习题的言语密码,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编者意图,合理运用课后习题的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学习与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