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学习记录(1)

(2019-09-16 08:30:58)

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

一、编写理念:

(一)单元内容组合方式的多元化,单元组合方式,有些是题材组合,有些是文体组合,也有综合组合。

(二)增加语文学科内容的系统化设计,合理安排总体内容,将选文、活动、知识等有机结合,用少量的课文示范,让学生学会阅读,对阅读产生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教学建议( 关于阅读):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

教科书中的语文知识主要表现为隐性知识,而不是显性的,一般随课文或在设计的活动中学习了解,在练习系统中了解一些语言规律与现象,比如拟人句,只是引导学生认识、了解这样的句式和语言现象,不出现拟人的修辞概念,不设单独介绍语文知识的栏目。

(三)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材编排体系,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训练,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系统设计语文活动,学生通过语文活动积累语文经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活动,以旁批、阅读提示等形式,设计启发式、引导性的问题,强调自主性、启发性的阅读,初步开展批判性阅读、创造性阅读,体现阅读理解与阅读反思相结合,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体系结构与习作主要内容:

(一)体系结构。

第一学段教科书每册的编排八个单元,有识字单元和阅读单元构成,每个单元主要有课文(包括思考练习题)、语文园地两大部分,在语文园地编排了“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我爱阅读”等栏目。

第二、三学段教科书体系结构大致相同,每册编排八个单元(六年级下册为6个单元),包含七个阅读单元和一个写作单元,其中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各编排了1个综合性单元,阅读单元相应减少1个,每个单元前面编排单元导语,后面编排学习园地、习作园地,综合性学习单元,不编排语文园地。

习作每册安排8次,阅读单元中的7次写作,编排在语文园地之前,习作单元中的习作编排在本单元的最后,综合性学习单元中的习作融合在活动中。

“日积月累”以传统文化为主线,编选了古诗词、成语、名言警句、楹联、谜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帮助学生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习作单元主要内容

习作编排力求细化,使学生一课一得,增强活动和指导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方法可依,避免笼统和大而无当。

1.习作内容: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结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

2.习作话题强调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

3.加强阅读方法的迁移与运用,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体现由读到写的编排原则。

4.在习作训练目标与要求上,体现层次性、发展性。

5.重视培养学生搜集与积累材料的方法,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三年级属于起步阶段,侧重于指导观察、激发想象,为习作奠定基础,四、五年级着力于指导不同类型的习作,六年级总结梳理小学阶段的两个习作要点,为初中的语文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三学段,习作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一是安排在阅读单元中的习作训练,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相互配合,加强应用文的练习,二是每册独立编排一个以培养习作能力为主线的习作单元。

记实作文:强调写真实的人和事,第二学段强调写清楚,第三学段强调写具体,写出情感,记实作文话题,从自己到他人,从亲身经历的事到看到的、听说的事,范围逐步扩大。

想象作文:第二学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想,根据事物的特点想,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想,想象丰富奇特,想象作文范围逐步扩大,要求逐步提高,从无拘无束地想,到奇思妙想,到畅想20年后的家乡,再到尝试写科幻故事等等。

应用文:重视让学生初步了解,学习不同文章的表达技巧,如通知、日记、书信、解说词、演讲稿、倡议书、简单的研究性报告等等。

三、编排的创新和育人价值

(一)以马克思个人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将19大报告精神及时融入到教科书中,强调选文的经典性和育人价值,同时注重选文的时代性。

选文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坚持立德树人。把好选文价值取向观。

2.注重选文的经典性。(名家名篇,教学的经典)

3.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

4.体现时代特点与现代意识。

(二)采用双线按单元组织课程内容,尝试构建语文学科训练体系,呈现方式丰富多彩,让语文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富有成效。

(三)为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教科书从中年级开始,有目的地编排了4个阅读策略单元,引导学生获得必要的学习阅读的策略,使他们成为积极的阅读者。

(四)创建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写作的状况。

(五)强化生活意识,学语文与用语文贯穿全套教科书,在设计活动时着力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经验的联系,使学生在真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与用结合,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六)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语文课程内容之中,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阅读内容,增强读书意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于阅读策略单元

(一)阅读策略与阅读方法。

阅读策略:读者为了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背景而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

阅读方法:属于技能性的训练,需要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才能掌握,偏向于机械、表浅或记忆性的,如默读。

阅读策略高于方法,但又低于理论层面,介方法与理论之间,重在运用阅读方法去重新构建构,表现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体验、练习、验证,是一种积极、主动思维的过程,阅读方法是组成阅读策略的基础,阅读策略建立在阅读方法之上,不是阅读方法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读者根据任务要求、不同情境、文体特征、已有知识经验等因素,对选择的阅读方法进行灵活调节,有目的地进行阅读。

(二)教科书编排的4个阅读策略单元依据。

常用的阅读策略包括:复述、预测、提问、图像化、联结、概括、快速阅读、有目的地阅读、自我(理解)监控……

(三)4个阅读策略的认识与辨析。

1.预测:读者根据线索去猜测。预测的作用:一是激发阅读兴趣,二是充分发挥想象。预测要注意两个方面,一要根据一定的线索,有依据地猜,不是让学生乱猜,二是重点不是猜对与否。(而是阅读期待)

2.提问:提出问题策略指的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或对文本提出质疑,进行评论。

提问策略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的主动性,阅读策略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怎么提出问题,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学生们阅读并且对他们所阅读的材料提出问题时,他们会不断地停下来,自我提问策略就会产生。

提高阅读的速度:主要从读者的阅读需要出发,指的是读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把握阅读材料,并获得需要的信息。

阅读速度=(字数/时间)X阅读理解。

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有较快的速度,二是能对阅读内容的准确理解。

3.快速阅读:快速阅读的形式有跳读、寻读、变速读、鉴别阅读、顺序阅读,至于文章结构(重点)读等等。

4.有目的地阅读:根据阅读目的、学习任务或生活需要获取信息进行的阅读,包括获得作者表达的信息(读懂),筛选重要的信息,区分重要的和非重要的信息。

(四)阅读策略教学编排体例

在编排类型上,阅读策略单元属于阅读单元,结构体例基本相似,有精读、略读、识字写字、课后思考练习题、写作、语文园地,与普通阅读单元有所不同的是,3-4篇课文联系紧密,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突出训练目标的递进性与发展性。

前1-2篇课文进行策略的示范与指导,导语与课后思考练习题,紧密围绕本单元的阅读策略展开,采用旁批、泡泡的形式,给学生阅读提供扶助,帮助他们了解、梳理、掌握的阅读策略,在课后思考练习题中进行落实,最后1-2篇具有实践性质,总结、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阅读策略。

(五)阅读策略单元教学注意什么?

教科书选取了四种最基本的阅读策略,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策略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阅读策略的意识和基本能力。

阅读策略教学可以关注八个字:教学目标,层层递进。

树立:整体教学观。

关于习作单元:

习作单元自成体系,具有整体性特点,每个习作单元的课文分精读课文、习作例文两类,精读课文在理解内容,积累语言方面不作更多要求,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习作例文选取的课文,贴近儿童的生活,便于学生仿写、共问,以“交流平台”的形式,对本单元学习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或要求进行梳理和提示;“初试身手”提供一些片段练习或实践活动,让学生试着用学到的方法练一练,最后,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进行习作练习。

1.为什么说统编教科书的写作单元?为什么选择把一件事写清楚来编排,而不是写一件事儿?

2.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与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有什么区别?

3.习作单元的“交流平台”与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区别在哪里?

4.为什么选编两篇习作例文?每篇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习作例文的作用是什么?习作例文与略读课文区别在哪里?

5.两篇例文和此次作文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指导学生作文时怎么用好习作例文?

习作单元中可以关注八个字:各项内容环环相扣,

目标:写一篇作文。

在习作教学上,我们要少讲方法,多讲和学生的联系。

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阅读要素中已经要求,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生对什么是事情的发展顺序并不陌生,体现出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编写理念。(陈先云发言摘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