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三)
(2019-09-09 09:34:08)分类: 科研任务 |
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其有效性研究(三)
(市级课题)
韩吉旺名师工作室
望江县古炉中心学校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在课题申报过程中,我们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研究作为我们研究的子课题。经过近两年来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共同研究、探讨,逐渐摸索出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的模式。现将成果总结如下:
(一)明确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基础
1.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是师生互动的基础。从教师层面来看,情感式心灵互动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带动了课堂教育教学的优化。在研究实践中将先进的教育思想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为自己的教育行为,升华为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同时师生情感式心灵互动的教育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相对而言比较轻松,学生也乐于接受,促进了教育教学的效果的提高。从学生层面来看,情感式心灵互动促进了学生学习信心和学习自觉性的提高。并且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中,都可以将师生心灵互动的方式灵活运用,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较大的转变,有了较强的学习信心和热情。对班级部分同学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效果特别突出,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师生心灵上、行为上的互动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很有帮助。
2.关系融洽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的前提。因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施加教育的基础与手段,它对课堂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了良好的课堂纪律,使教学活动的秩序容易维持,有助于教师发挥教学积极性,有助于教师控制与协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有助于师生互动环节的开展,对提高教学效果有重要作用。师生关系的融洽能促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可以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3.心灵契合
心灵的契合是师生互动的桥梁。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融合,是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和灵魂共同提升的沃土,是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灵契合,是真善美的统一体。只有达到师生心灵的契合,学生才敢于开口、易于开口、乐于开口,才敢于对教师的、书本上的结论提出质疑,敢于到实践中去寻求真理。
(二)探究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
1.按照教学的流程来看,课前、课中、课后的师生互动的方式主要有:
(1)课前师生互动的方式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练习课,活动课,只要开了个好开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有时外出讲课或参加比赛,都要求授课教师借班上课,往往会担心学生是否配合、是否能如愿营造出好的氛围,并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这时一个精彩的课前互动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营造出积极、融洽的课堂氛围。课前师生互动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无论采用何种互动方式,设计哪些互动内容,均应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变化而确定不同的互动策略。
互动问答,拉近师生距离
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老师接近距离,面对陌生的学生,如何进行沟通,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老师接近距离,为良好的课堂教学打下伏笔,从而营造的轻松的课堂气氛。谈话引入是最常用的方法,具体谈话引入又有三种形式:一种是老师问学生答,另一种是学生问教师答,第三种是学生问学生答。
如,你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年龄了,说说你的根据。再如,猜猜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老师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知道的……问答型的谈话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情绪,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打开“话匣’,活跃思维。
幽默激趣,轻松自如引入
幽默诙谐是教学语言的魅力所在,是课堂教学一剂必备的调味品。一位成功的老师,其语言总能磁铁般地吸引着孩子。
金桂丽老师在教学《10的认识》时,是这样做的:
师:猜谜语游戏。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个数字?(课件)
生:猜数字。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数字,谁能把它们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排队?
生:动手排队。
师:大家排得可真好,你们知道它们谁最大吗?
生:9
师:是啊!这些数字中,9最大,它可骄傲了,瞧不起其它的数字。有一天,这些数字出去郊游,9最大是队长,它命令大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好队,9看见0最小,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于是走过去神气的对0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没头没脑的,和我比起来真是太小了。”0听了非常难过。这时,1站了出来,挺有礼貌地对9说:“不对,如果我和0站在一起,比你还大呢!”9听了非常吃惊,1说得话对吗?(听故事:电脑动画出现)
生: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因为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了10,因为10比9大……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1和0站在一起,就组成数字几呀?(课件)它是不是比9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课题板书:《10的认识》)
通过这样诙谐幽默的开场,相信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已经拉得非常近了,这样的开头,学生们已经乐开怀了,整个课堂就显得其乐融融。
动情激趣,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感染学生,先要感染自己。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求知的激情,而急于传授知识,只能使学生产生冷漠的态度,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徐国娥老师在教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时:
师: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欣赏德国的风光?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走到德国的大街上看看德国的风景,(出示配乐的德国风光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美吗?
师:是啊!德国的风光很美,大街上每家每户的窗台上都养着鲜花,因为他们养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老师指课题,让学生读:自己的花让别人看的)
课前老师饱含激情地讲述,肯定会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随着师生情感交流的增强,一种积极向上心理氛围俏然到来,新课适时拉开了序幕。
适度铺垫,创设情景引入
所谓“铺垫”,就是有意识地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比如叶见会老师在教学 《Unit 3 My school calendar》前,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Step 1: Warm-up
A:
B:
C:
表演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为了放松学生的心情,活跃课堂气氛,分解教学难点,很多老师也常常采用课堂表演方式。如王江根老师在教学《周长》时: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地来到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所以我带来了一个笑脸图片送给我们班的同学,希望同学们今天能开心愉快和老师一起开始今天的学习之旅。为了把它时刻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老师想用用剪刀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说说剪的过程。”
这样有学问的剪纸表演,将圆的周长问题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形象地再现,分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们受益匪浅。
课前师生互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关键是在于教师针对所授知识的特点,灵活运用,精心设计,就如一台戏的序幕,也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如果设计和安排有艺术性,就能引发学生的兴趣,燃起智慧的火花,开启思维的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事半功倍的奇效。
(2)课中师生互动的方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师生互动行为,我们课题组从不同的角度将这些行为进行归类,从而得出了不同的师生互动的类型。这里主要按教师行为对象划分的三种师生互动类型。
师生一对一互动,即教师与学习者个体的互动
这种互动是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师生互动类型。它直接表现为:师生之间的问答;教师提要求,学生回应,学生作出反应,教师进行评价等。
例如徐国娥老师在教学《去年的树》一片段时:
抓住“天天”一词,指导朗读、交流。
出示课件: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指名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我们在读的时候,哪个词最能体现树与鸟儿是好朋友?
生:天天
师:从“天天”这个词,你能想到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跟同学们分享一下,好吗?
生:一幅动人的画面。鸟儿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了秋天。无论烈日炎炎,也无论冷风习习,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真是太美了!太感人了!
师:好孩子,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老师为你竖起大拇指!鸟儿与树真是朝夕相处、令人羡慕呀。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呢?
生:老朋友,别难过,明年我还会来看你的,请保重!】
教师与小组互动,即教师与学习者小组之间的互动
它是教师针对学习者小组而进行的参与、指导与评价等。它直接表现为:教师询问学习者小组的进展情况;参与学习者小组活动;指导并评价学习者的表现等。
比如陈国庆老师在教学三年级口语交际《我们能做点什么》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A: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两张图片:河面漂浮着垃圾图;山上树木被砍伐图。引导学生看后自由谈感受。
B: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谈谈自己的看图感受,并拓展延伸到身边环境被污染的现象,以及它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实行小组长负责制,每人在组内必须交流,教师定期在组内交流)
它通常表现为教师面向全体的班级教学,如集体授课、统一要求、集中评价等。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采取新的师班互动的模式。不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往往成了教师表演的观众。
例如张承凤老师在教学《三角形特性》时,有一片段:
【师: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那你们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先思考一下,等一下全班自由交流,想到什么就说什么。
生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是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师:同学们对照上面说法讨论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师:指名交流(学困生交流)
师:同学的观察判断能力非常的强,在我们课本中给了一个完整的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在定义里面哪些词要注意呢?
生6:三条
生7:三条线段
生8:围成
……
师:教师运用课件移动线段来让学生观察、加深对围成的理解。】
这样的师班互动无疑能促使学生积极上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添他们的勇气,鼓起他们的自信,自然而然他们的学习兴趣便会提高。
(3)课后师生互动的方式
课堂教学很难快速准确地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困难点和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师生课后应用QQ、微信等,可以实现师与生间的一对一的交流沟通。学生放学回家后,在复习功课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随时向教师提出个性化问题。师生可以平等地互动交流,没有时间限制,实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的优秀作业等拍成照片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中展出,与大家分享。不仅是对展出作业同学的认可与鼓励,对其他同学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与标杆,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2.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我们又可以将师生互动的方式归纳为以下几种:
(1)游戏法互动
游戏法互动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游戏法需要注意的是:第一,与主题相关;第二,与主题的氛围一致;第三,注意数量,不要冲淡主题;第四,控场。
(2)角色扮演法互动
角色扮演法是指在某个活动环节中,学生扮演某个角色去操作一项任务的互动方法。学生通过对某个社会情景中的角色扮演,并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这种互动方式给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使学科知识向生活渗透,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不仅能做到学以致用,更重要的是这种角色的改变缩短了师生间距离,改变了学生心态,活跃了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在教学中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三个要素。
(3)语言引导法互动
语言引导法互动其实就是“说半截话”——教师说前面的话,后面的话引导学生说出来。这种方法可以贯穿教学始终,保持对学生的吸引力并增强参与性。语言引导法互动可以借助常用的成语、俗语、歇后语等,也可以引用名人名言。比如,教师讲“人的本性”时,通常会讲“俗话说,江山易改……”故意把“易改”两个字音拉长,然后停住,接下来学生就会说“本性难移”。
(4)故事笑话法互动
这是最常见的互动方法。小学生是爱听故事笑话的,不管是城里还是农村学生。科幻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神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名人故事为之立起丰碑,民间故事阐释善恶是非。为了听故事笑话,学生们会回到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来,便于教师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众所周知,纯知识的教学是抽象、枯燥的,但在教学中,如果教学方法设计得巧妙得当,就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轻松的气氛中完成新的学习任务。
(5)现场奖励法互动
现场奖励法通常是和其他几种互动技巧结合使用的,就是当学生完成某个项目后,立即给表现突出的学生某种奖励。为了活跃现场,教师通常会以鼓掌、竖大拇指、发五角星、发棒棒糖等等方式,给那些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活动、积极上台演示和进行角色扮演的,以及PK获胜的学员一些奖励。现场奖励中,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这些“有趣”的奖励,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气氛,激发参与性。
(三)分析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课例
《乡下人家》 古炉中心学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3.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方式展开教学。 课前准备: 1.课件(六幅图片)。
学情分析:作为农村的孩子,经常能见到课文中的情景,也肯定能够感受到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 二 课 时 一、回顾课文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受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的生活,谁能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读课文,展示给大家听。 2.指名读文,交流欣赏。 【设计意图:美美地读课文,让全班同学都能感受乡下人家的朴实、和谐】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为我们描绘了六幅乡村风景图,你认为课文描写的哪一处最美,画出来,反复读,并联系课文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每位学生都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有利于他们个性化的发展】 2.小组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指导朗读并对语言文字进行训练,体会写法。 如果将探出头来换成长出来,会是什么感觉?试着读一读,并体会一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拓展语言 1.教师出示两幅乡村美景图,学生欣赏。 2.组织语言,说说美在哪里? 四、教师总结 学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安排 1.部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2.部分学生仿写美景图。 专家点评: 《乡下人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家园、装点生活的美好品质。在这篇课文中罗列了六个不同的乡村生活场景:瓜藤攀檐图、鲜花盛开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乡村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因为每一幅图画都很美,但是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要有选择地讲读。因此,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们学习了瓜藤攀檐图、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等内容,根据他们自己的爱好,自由朗读,做到了扶放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本课时,教师采取教师引读、自由读、竞赛读、男女生对比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乡下那朴素的美、和谐的美和充满生机的美,并通过朗读来表现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课堂效果非常好。 |
《数学思考》 望江四小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整理和复习P100数学思考1。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探索,使学生掌握数线段的方法。 2.渗透“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一定规律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3.培养学生归纳推理探索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到数线段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景设疑,激趣导入 师:谢谢你帮老师发练习卡,我们握握手。两人握手,共握几次?3人握手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放松学生的心情,活跃课堂气氛】 二、逐层探究,发现规律 (一)探寻方法一 1.从简到繁(动态演示连线过程) 2.自主探究(动手画一画、数一数) 3.小组讨论交流,发现规律 4.举一反三,掌握算法 【设计意图:这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避免了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处旁观、旁听的局限。】 (二)探讨第二种方法 三、巩固练习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学思考的方法,从最简单的情形开始,现在你能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问题了吗? 1.10个小朋友,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多少次手? 2.练习二十二第2题。3.练习二十二第4题。 四、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 专家点评: 本节课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教师采用从简到繁、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发现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欲望,同时又为探究“化难为简”的数学方法埋下伏笔。最后拓展提升,还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整个过程都在师生互动中逐步地让学生去体会化难为易的数学思想,懂得运用一定的规律去解决较复杂的数学问题。 |
Part A Let’s learn Let’s do
一、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生词ear,eye , nose,mouth,face , 以及会运用句型Look at me ! This is my nose/eye/….能够简单描述五官。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五个有关五官的词汇:face,ear,nose,mouth,eye;听懂、理解句子Look at me ! This is my nose/eye/… 2.培养学生听,做,说,读的能力,增进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关于头部的单词 eye, face , ear, nose, mouth的学习。 难点:eye, face 两个单词的元音因素容易发音不到位,教师可鼓励学生张大口型,相互检查。mouth 一词的尾音发音较难,教师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口型。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art A 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卡,教师准备本课时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师生共同复习所学歌曲 《head shoulders knees and toes》。 2.日常口语训练。3.热身活动listen and act。 【设计意图:提高对知识的再现率,为学习新知识埋下伏笔。同时,通过课前的对话,热身活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以轻松活泼的形式开始。】 1.教师出示Tutu头部图说:Look,this is our
friend,Tutu.引导学生打招呼。Tutu说他今天想教大家认识他的五官,你们愿意吗? 2.让学生观看视频,跟读 Let's learn 部分的单词并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相应的部位,力求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3.Play a game:看图说一说少了什么。4.Let’s do 【设计意图:let’s
do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是对本节课重点教学内容的巩固练习。在学生充分掌握生词的基础上,教师运用体态语示范新动作,引导学生对指令作出正确反应。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各种机能的协调发展。】 1.教师让学生按小组练习face , ear,eye, nose, mouth 。方法是,小组内的一个组员说单词,其他同学指出相应的部位。 2.选颜色说单词。3.单词游戏:看图贴单词。 1.读单词eye, ear, face, nose, mouth 五遍,并且抄写2遍。 2.跟同学口头练习Let`s do 的内容。 专家点评: |
(四)总结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效益
1.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落实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现在的很多小学学生自我意识强,缺乏与他人相处和交往的基本能力,这种状况与当今时代的发展极不合拍,如何才能改变这一情势,成为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通过课题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之间必须进行必要的交流,必须互相帮助,妥善地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这种交往使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产生心理相容,体验到与他人建立起和谐关系的乐趣。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互动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互动给每个学生提供了相当广泛的活动空间,使学习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之上,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这种人人参与的学习方式,避免了目前班级授课中集体教学不可避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充分参与学习的机会,而不得不处旁观、旁听的局限。师生间的关系也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
2.教师教学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
课题组成员阅读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有伍新春和管琳的《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张小平的《跨过合作学习这道“坎儿”》,蒋波的《有效合作学习的原理与策略》等与课题研究有关的书籍。书丰腴了教师的灵魂,课上得也有了深度,课堂教学也更加灵动和实在了。老师们不但看,还写,通过阅读学习,形成了一本本厚厚的读书笔记,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学习经验,同时也撰写了多篇论文,许多老师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市县级成果奖。在2018年度,徐国娥老师《例谈小学语文师生互动教学策略》获市级二等奖,肖小竹老师《论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获市级三等奖,董建华、陈国庆老师《情境---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获县级一等奖,曹丽华老师《注重师生心灵互动,让语文课堂灵动起来》获县级二等奖,陈银祥老师《基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的思考》获县级三等奖,叶见会老师《且行且思,构建师生互动课堂》获县级三等奖,曹四华老师《有效互动与素质教育》获县级二等奖,金桂丽老师《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及其有效性》获县级三等奖,陈满霞老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获县级三等奖。在2019年度,又有许多老师的课题论文报送市县级教研室进行参评。徐国娥老师《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语言沟通策略微探》获县级一等奖,曹丽华老师《浅析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误区》获县级一等奖,叶见会老师《浅谈农村小学英语课堂互动的教学模式》获县级一等奖,金桂丽老师《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获县级二等奖。
3.师生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学习,老师们逐渐树立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通过集体备课和部分教师上课题研讨课的方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积极转变课堂教学方式,逐渐形成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认真研讨,撰写经验总结,进一步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增强了专业发展的愿望、自信和能力,浓厚了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总而言之,师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4.教学互动方式得到进一步创新
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活动的复杂过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而有所创新的。课堂教学的结束也并不是“互动”探索的终止。课后知识的回顾、练习与实践探索仍是课堂“互动”的延续。教师要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和生活实践中继续进行合作、探究,锻炼自觉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真正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完美结合,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培养 21 世纪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