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薛俞平《网络改变世界》一课

(2019-06-15 20:44:06)
标签:

听课评课蒋晓青

分类: 听课评课

听了薛老师所上《网络改变世界》一课,我认为亮点较多。薛老师首先从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入手,让学生说说你经常用网络做哪些事?从而导入新课。整堂课以学生生活材料为载体,以问题探究为龙头,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给人的感觉是环环相扣,有条不紊。从整体上说不失为一堂成功的常规课。

该课之所以说是一节好课,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一、任务目标定位准确。

理论联系实际是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原则。但选用什么样的材料,这同样体现了一位教师的选材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而且必须要有对热点的敏感度,哪些事件将会成为考试关注的热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没有这种敏感度,就不是个合格的道德与法治教师。这节课选用的支付宝微信支付都是我们生活中的热点。

二、情境材料的选用精。

道德与法治教师也要学会如何把生活热点转换成课堂教学资源,并把材料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提出正确的问题。老师们可以看到:对一段同样的材料,有的教师所出的题精要,有的教师出的题很表面。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材料,呈现给学生的也必须是教师经过深思熟虑后的材料和问题。这节课顾老师所选用的材料,比较精要

三、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这节课,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这种发展不只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罗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识的重组和整合,并不断地引导学生去分析现实问题。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薛老师的课一直在努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同时,整节课始终体现着互动、合作与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本互动的课堂探究意识浓。同桌讨论和小议次数较多。

四、教学的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

教学设计实质是一种教学的预案。它不同于房屋设计图,可以在教学进程中不断地加以修改、补充、调整。在预设中生成知识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断调整预设,形成一种创生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本来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正是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互动,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创生出一节优秀的课。在这过程中,学生受益了,教师也在教学相长中获益。而这也就是教学的魅力所在。顾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点拨,不仅使学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径

下面我提几点建议:

课堂上教学氛围、师生关系很融洽,如果教师教学能进行适度的学科渗透,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其次,在分析问题时,让学生不仅动脑,而且结合题目动动手动动笔,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课堂结束前教师应作全面深入课堂小结。本堂课此环节较为薄弱。

以上评课仅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