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的力量(转)

(2023-07-10 17:58:19)
分类: 佛系知识
精神的力量(转)


我们坐在禅堂中,外面风雨交加,可以引起很多联想。

  你可以想到尼连禅河,释迦佛陀出家访道,后来就在尼连禅河边,苦行林中一坐六年。印度的雨季比我们中国江南的更漫长,雨季来临的时候,几乎是天天有大暴雨,尼连禅河水暴涨,水流湍急。佛陀并没有像我们这条件这么好,太子苦行的时候是在树下,雨下下来的时候,尽管印度的树象伞一样,树冠很大,树干也很粗,但是雨大了,树冠还是会被淋透。悉达多太子在树下,因为长期拒绝进食,身体瘦弱。也因为长期打坐,不摇动他的身体,乃至头发都已经蓬乱,也没有洗,自然的灰尘。经典里记载,连鸟都跑到佛的头上做窝,然后地上的藤草,都从佛陀的腿间长出来,把悉达多太子的腿都盘起来了。现在我们尼连禅河边,还可以看到这个苦行相,还供养在那里。

  作为佛弟子,在我们的人生岁月中,会常常忆念起世尊的这些事迹。追寻着佛陀的足迹,自我挑战。就像一个行孝的人,一个孝子常常会想起中国的二十四孝,用二十四孝的故事鼓励他自己做下去。哪怕一个要为国、为民读书的人,他也会常常想起孔夫子,带着他的贤徒们周游列国,去说服那些统治者施行仁政,为天下祈福。我们现在讲的体制文明、制度文明,孔夫子在那个时候就推广这样的文明,希望那些国家能采纳,不分国界的推广。他心胸里有这种精神,乃至一代代传下来,成为才子贤德的目标,屈原也是受这种精神的滋养。乃至部队,现在的部队总是以过去这个军团、这个师。以前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以这样的精神鼓舞后代,这种精神在这次四川灾难中也显出来了。乃至做个木匠,也会流传祖师爷鲁班的种种神迹,能工巧匠,这种精神鼓舞他成为一个好的木匠。

  很多人聊天的时候都喜欢问我:师父啊,你喜欢什么颜色?什么季节?师父喜不喜欢下雨?我说我很喜欢。

  因为我们还是属于比较幸福的一代人,虽然我在农村、城市都生活过,但都作为旁观者。小时候陪着哥哥们到田里插过秧,那纯属好玩,他们逗我乐,我插啊插,一屁股坐到田里去了,我在田边看他们插秧很开心。农活做过,但不是正宗的,是好玩性质。城市里上班族也没做过几个月,大多数时间都是自己干的,虽然累,但也是自己时间,自己说了算,也没有做几个月。后来选择出家,准备吃苦的,修苦行。结果遇到这么好的师父,大福德的师父,一直在他福荫之下,出家也没受过苦,修行也没受过苦。想振兴莲池大师道场,请到杨岐寺,杨岐寺做了一两年,想这下要受受苦去,去挂单去,跑出来,又被别人请去了东天目,又没受到苦,然后就请到慧日寺来了。又去五明佛学院,跟别人比起来,也算好不少,因为堪布仁波切给我买的房子在很好地方,地段不错,离龙泉水不远,离坛城也不远,离大经堂也不远,虽然也挑过水,烧过牛粪,但想起来还是蛮开心的。

  更多下雨的时候,因为没有生活的压力,下雨可以躲在房间里看看书。在温馨灯光下,看看祖师大德的开示,佛陀祖师的圣迹,自己陶醉在角落里,或喜或悲。

  我们丛林也是这样,丛林是大家的福报,我是受我师父的恩德,我们整个汉传佛教都是受祖师大德的恩德,建立了好的制度。丛林也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形式。多少人抛头颅、洒热血、打土豪、分田地,也没有享受到的。我们已经享受了两千年来了,这样的优良的社会体制。在古代的时候还种很多田,我们也是在享受师父他们的功德、福报。经过文化大革命后,我们出家人更享福,现在地也不用种了,现在众生业障更重了,我们念好经,做早晚功课,打好坐,就已经可以种世间福田了。

  时代不一样,三宝对世界的贡献也不一样。很多大丛林,天童寺、阿育王寺走进去,艳阳天可以不被太阳晒,下雨天不被雨淋。祖师多慈悲啊,你走进庙可以一辈子在里面,不用出来,多少老和尚都是这样,走到大丛林,生住丛林死归塔。娑婆世界皇帝都要羡慕的,宋仁宗皇帝《赞僧偈》里就说,云板应供,云板敲起来时都象佛、菩萨、罗汉那样一坐应供。上课的时候象在金殿之内,金殿都是挑角的,黄琉璃瓦的,皇帝一样的级别,在金殿内讽诵圣贤可以神游三界的法宝。

  不是说下雨天我们禅堂打坐尽想着这个,掰手指头算有多少好。我一上来打坐并不是想这些,就想我们现在坐在禅堂里,风雨无侵,几乎是恒温的,冬夏有空调,不需要住山洞,山洞在梅雨季节都滴水,潮湿的怎么住啊?我也找过不少山洞,真正能住人的山洞很少很少的。
精神的力量(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