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制墨方法之一——松烟制墨法

松烟制墨法是中国制墨史上重要的传统制墨方法之一。曹植在《长歌行》诗中曾说;“墨出青松烟”,这说明以松烟为原料制墨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不过那时制墨还没形成一种专门职业,大多是写字人自制自用。传说三国曹魏明帝时,武都太守韦诞是位书法家。由于他经常与墨接触,从而领悟到做墨的方法和经验,就自己做墨自己用。据五世纪的贾思勰所撰《齐民要术》记载,韦诞的制墨方法是用细且清纯的烟灰,经捣杵及筛滤,除去一切附着的杂质,调制而成。到了唐代,制墨业已形成专业,同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使用松烟制墨的方法更加完善,唐以后仍在不断改进。
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叙的松烟制墨法是:
先将松树流去胶香,然后伐木。凡松香有一毛未净尽,其烟造墨终有滓结不解之病。凡松树流去香,木根凿一小孔,炷灯缓炙,则通身膏液就暖倾流而出也。
凡烧松烟,伐松斩成尺寸。鞠篾为圆屋,如舟中雨篷式,接连十余丈,内外与接口皆以纸及席糊固完成,隔位数节,小孔出烟。其下掩土砌砖,先为通烟道路。
燃薪数日,歇冷入中扫刮。凡烧松烟,放火通烟,自头徹尾。靠尾一二节为清烟,取入佳墨为料,中节者为混烟,取为时墨料。(节选书画报林木)
墨是印刷术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印刷术印版上的图文,通过墨,转印到承印物上。墨对于印刷术的发明,也是必不可少的。
墨的起源较笔为早。不过早期的墨都是采用天然材料,甚至用墨斗鱼腹中的墨汁为墨,进行书写或染色。印刷所用的墨,是采用一定的工艺方法,由人工制造的人造墨。
墨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说田真造墨;一说周宣王时的邢夷造墨。客观上,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上有多种颜色的图画;古人灼龟,先用墨画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有朱书、墨书的;长沙出土的战国竹简上的文字墨色至今漆黑。可见,秦以前有墨是可以肯定的。
最早关于“墨”的文献记载是战国时期的著作《庄子》。《庄子》上说:“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辑而立,舐笔和墨。”
现存最早的人造墨的实物,是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古墓中出土的墨块。此墨块高1.2厘米,直经为2-1厘米,呈圆柱形,墨色纯黑。同墓还出土了一块石砚和一块用来研墨的石头。石砚和石头上均有研磨的痕迹,且遗有残墨,可与《庄子》之“舐笔和墨”相印证。说明早在秦朝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人造墨和用于研磨的石砚。
1965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东汉墓中出土了五锭东汉残墨。其中有两锭保留部分形体。这两锭残墨呈圆柱形,系用手捏制成形,墨的一端或两端具有曾研磨使用的痕迹。这两锭尚保留部分形体(图4-4)的东汉残墨和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四号墓出土的秦朝或许是战国末期的墨块,以实物证明,中国在秦汉时期,已经有了捏制成形的墨锭,换句话说,中国在公元三世纪之前,已经有通过一定的工艺方法制成的人造墨在应用了。
考古工作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中国古代制墨的原始产品,除上述秦、汉墨锭外,还有1958年在南京老虎山晋墓中出土的晋墨;安徽祁门北宋墓中出土的唐代“大府墨”;山西大同冯道真墓出土的元代“中书省”墨。其中以元代中书省墨较为完整(图4-5)。这锭中书省墨,形如牛舌,一面镌刻一龙、上有一珠图案,一面篆书“中书省”3字。此墨埋于地下数百年,虽已断裂,但仍能见其完整形体。当然,元代以后的古墨,出土更多,更加完美、无瑕了。
史载,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墨,有石墨、油烟墨、松烟墨之分。其中,石墨即石油燃烧所制之墨;油烟墨系燃油所获烟炱所制之墨;松烟墨则是燃烧松木所制之墨。当时的制墨方法,简言之,是将易燃的烛心,放在装满了油的锅里燃烧,锅上盖好铁盖或呈漏斗形的铁罩;等到铁盖或漏斗上布满烟炱,即可刮下来,集中到臼里,加入树胶,混合搅拌,使其成稠糊状;将成稠糊状的墨团,用手捏制成一定的形状,或放到模具里,模压制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墨锭,这是油烟墨的制法。松烟墨则是通过燃烧松木来获取松烟粉末(图4-6),然后与丁香、麝香、干漆和胶加工制成。郑众曾说“丸子之墨出于松烟”;曹子建诗“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都说墨是松烟制作的。可见松烟墨应用之广。
三国时的魏国,出了个制墨名家“韦诞”。韦诞,字仲将,后汉太仆韦端之子,官终光禄大夫,卒于魏嘉平三年(251年),享年75岁。韦诞能书善画,又能制笔,尤精于制墨,享有“仲将之墨,一点如漆”的美誉。韦诞之后,很长时间,中国无论书写或印刷,都用韦诞所创的制墨方法制墨,难怪后人都误将韦诞作为制墨的发明人了。
韦诞的制墨配方和工艺方法,在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九中有如下一段记载:
好醇烟捣讫,以细绢筛于缸内,筛去草莽若细纱尘埃。此物至轻微,不宜露筛,喜失飞去,不可不慎。墨一斤,以好胶五两浸涔皮汁中。涔,江南樊鸡木皮也,其皮入水绿色,解胶,又益墨色。可以下鸡子白,去黄五颗,更以真朱砂一两,麝香一两,别治细筛,都合调下铁臼中,宁刚不宜泽,捣三万杆,杵多益善。合墨不得过二月、九月,温时败臭,寒则难干。潼溶见风日解碎,重不过二三两。墨之大块如此,宁小不大。”
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东汉时期的制墨工艺,已包括去杂、配料、舂捣、合墨等工序。其中:去杂,是筛去制墨原料“烟灰”中的杂物,使其成匀细粉末状;配料,是把筛过的烟炱与胶、朱砂、麝香、涔皮等胶和辅料,按配方要求匹配混合;舂捣,是把配好的料置于铁臼中进行舂捣,舂捣次数不能少于3万下,越多越好;合墨,即将舂捣过的墨泥,按要求制成成品墨。制墨时间要求在每年的二月和九月,此时天气不冷不热,是合墨的最佳时机,因为天热了墨容易变质发臭,天冷了墨块不易干燥。
中国古代用墨,秦朝以前,以墨粉合水而用,秦汉始成墨丸、墨挺,后汉用墨模压制成各种形状。模压制墨一直延续至今。自汉魏韦诞始,一千七百余年,制墨名家辈出,品式繁多,技艺精湛。然因多年散失,能保留至今者已是凤毛麟角、弥足珍贵了。
中国的墨有很多优点,制作也非常讲究,是享誉中外、中国特有的“文房四宝”之一。它不仅具有使用价值,为书写、印刷所不可缺少,而且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制墨用的模具和各种形状及花样的墨锭。由此也可看出制墨工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墨是水墨,用于书画和雕版印刷,有着无以附加的良好效果,但它不适于金属版的印刷。因为墨汁不易均匀附着在金属版面上,印刷出来质量欠佳。
松煙墨製法《墨法集要》 明
按:墨分兩種,一松煙墨,一油煙墨。明 屠隆 《考槃餘事》云:“余嘗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煙墨以松樹燒取煙灰製成,色烏而光澤度差;油煙墨多以動植物油脂取煙製成,色淡而光澤度佳。松煙墨宜書,油煙墨宜畫。
松煙墨制法
【採松】
採松之肥潤者截作小枝削去簽刺懼其先成白灰隨烟而入則煤不醇
http://img1.ph.126.net/WrD_cL30kaMVgjUS3n6VLw==/6608621235817515661.jpg
【造窰】
造窰用板各長九尺闊尺餘每兩板對倚相次全用泥封合窰梢一角為突(蓋以髙下角突大小約二寸徑合如窰病燃火有碍及出烟不快即開突斟酌修治事訖復閉之)窰心地面上亦有出氣眼(直通突外以備出氣)其窰至十二步陡低一邊留取煤小門一邊用石板對倚為巷至六步為大巷又漸小一步為拍巷又五步節次低小為小巷又半步為燕口(只開二寸髙五寸)堂下安臺臺下鑿兩小池(一池以備積灰一池以浸小掃箒以備掃灰)
http://img2.ph.126.net/qIPbJOdL-1irL4UX7vBcHg==/2673730803874884296.jpg
【發火】
發火要活不用多然然死灰多則墨不黑也庭珪墨所以妙正縁此此造法第一闗也大韶云造墨何須火力堅火微烟重自然妍
窰相並三四眼留一二眼為減火每以松三兩枝細細發火候及六七分將殘者於别眼然之應有灰落即以濕箒掃入池中無使(别眼皆取常煤)
http://img1.ph.126.net/Qqbf-CVP1JitVZOY9A_dcQ==/6608447512980326101.jpg
煤貴陳宿隔旬日尤佳又一種栢煤出終南蒲大韶多用之李欣父子用之尤妙栢煤薄取最不易
燒煤自發火止於十日不窰冷令人開巷邉小門而入以扇子取分前後中為三等唯後者最優(墨苑云突之末者為上)中者次前者又其次故窰梢懸板者謂之茸頭揉殺即名珠子他無以加也
http://img2.ph.126.net/V_PDAMXp6Tgat9dfn-BSZw==/6608742182096570744.jpg
和製與李氏異見宣靖録方右用好醇煤乾搗以細絹簁於缸中簁去草芥不可露簁慮飛散也(或用宻羅上下各以紙為袋簁之亦佳)每和入膠物拌捜至勻下鉄臼中寜乾勿濕三萬杵多多益善不得過二月九月温時敗臭寒則難乾潼溶見風日解碎重不得過三兩寜小不大(出齊民要術韋誕墨法)
http://img1.ph.126.net/gHaVlbl6VLsUSsIIMNZSXg==/6608857630817486479.jpg
【入灰】
不入灰性澡不可乆用多則色白此尤難事
用好柴炭灰相半篩細按平以紙襯放墨再以紙覆布灰令宻大約五六日可出矣亦有不用灰池於宻室中作棚去地三尺置箔於上籍之用糠(麥稻皆可)無害於成獨兖州陳氏世世用之
http://img1.ph.126.net/6Sxk152ceaOwieAldgHymA==/6608207819446386553.jpg
【出灰】
微火薰一晝夜細擊之其滓自落廷珪法不同見後
墨出灰池以繩辮之掛梁間(無近牆邉牆墨曲)侯乾用水刷令平淨再以黄蠟滑石出光有堅緻者至佳收貯以紗嚢懸透風處(出墨苑)
http://img1.ph.126.net/RDGC8v_dnwQx4IN_XyLj-A==/6599316068913030541.jpg
研墨要涼涼則生光不可熱熱則生沫盖忌其研急則墨熱也李陽氷云用則旋研無令停久久則塵埃相汚膠力隳亡如泥鈍不任下筆矣(出墨苑)
http://img1.ph.126.net/77CNHpEqAq3C3SVK9DtE_w==/6608862028863997591.jpg
喜欢
0
赠金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