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出生命的意义

(2023-04-22 15:26:28)
标签:

杂谈

活出生命的意义

              维克多.佛兰克尔

新从图书馆借回这本书,当时选他的时候只是瞟了一眼特别刺眼绿色的书皮,上面的书名却很不显眼,但正是我目前需要的东西,又看见作者是外国人,于是就把他拿回来了。回家打开后,还是觉得自己拿回来了正确的东西。

作者是一位曾历经二战集中营苦难的犹太人,战前是一位精神病医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具有的心理学知识帮助他度过了人生最黑暗、最艰难的时期。这段经历也帮助他在今后的岁月提炼为他的学术课题——意义心理学。

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要的叙述了作者的集中营生活,以及他的狱中生活感悟。第二部分为作者提出意义心理学的由来、阐释。

生命的意义看似是一个个人的、小我的命题,但如果你还在这样一个狭隘的范畴内思考、寻找和探索,说明你仍然处于一种迷茫、痛苦的阶段。一旦你提升到人类存在的层次,回答生命向他提出的问题:你的责任是什么?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对谁负责?你就会清晰的站在生命意义的面前。

发现生命的意义有三种方式:

1,    通过工作、事业,比如钱学森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将自己完完全全投入工作之中,将自己的生命与工作融合,将事业与生命的意义也融合为一体,获得更大的成功和喜悦。

2,    通过体验某项事物,某个人,比如一个对自己人生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如父母、爱人对自己的生活、人生的影响。通过体验思考获得生命意义。

3,    通过对忍受苦难的态度获得的生命意义。对待苦难、失去、伤害首先是震惊和失望的感觉,然后自我产生冷漠的自我保护,最后小我消失,认识升华,重新获得对世界的爱。人们追求快乐、躲避痛苦是一个浅层次需求,当看到生命的意义才是一个人的高级阶段。

本书作者发布作品时美国社会正充斥虚无感现象,并对这种现象提出意义心理学观点。虚无感的症状是抑郁、侵犯和成瘾。而当今中国却弥漫着浮躁的现象,是否也是虚无感的一个分支呢?

维克多提出快乐和痛苦只不过是人生当中的一个副产品,是表层现象,人生的终极目标是寻求人生意义,只有清楚了自己的人生意义,和在探索的过程之中,快乐也会随之伴生,痛苦也就称不上为痛苦了。所以 ,千万不能把追求人生幸福作为一个人的奋斗目标,那就像是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人生真正的意义一定是站在个体之上,关联人类社会幸福为目标的行为。

维克多重申了爱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顺便提出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自由选择的命题。他认为人生的意义是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在个体生理和心理上面的反映。他提出的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命题也让我大跌眼镜,他认为追求自由是消极的取向,而承担责任才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当个体自我决定去承担责任、负责的时候,他就是在积极的与社会互动,而把追求个体自由的行为视为消极堕落的人生目的。

作者还提出个体尊严与是否有用的区别,无论个体是否有用,但是他的存在是不容质疑的,即个体的人格尊严不容侵犯。这一点对咨询师非常重要,也是一个想成为有意义的一个高级人的基本功课。与佛教所说众生平等是一个道理。如果一个政客没有这样的认识,他与希特勒能有什么区别,假如他是一个医生、教师会做出什么事情,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我也引申出意义与价值的思考,可能一个人的价值对于他本身很低,也可能是所谓的“无用的人”,但是他的存在是在提醒别人通过他来发现个人的价值,这就是他存在的价值。

寻找人生的意义就是回答生活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担负起生活的责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