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好型人格分析

(2022-03-13 16:18:06)

讨好型人格分析

 

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或者别人做出一些迎合讨好别人的行为:比如装病引起别人的关心,“我很行”会来事来引起别人的关注、赞扬,装好人,装可爱、装笨来得到别人的帮助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多多少少带些病态,往深里去探究,还可能是由于婴幼儿时期所受到的伤害,并产生的自我防护有关。

迎合讨好行为会导致别人:

担心你。得到别人的重视和关心,还有爱,其实就是幼年缺爱的自我应对方式。

得寸进尺。你的讨好不但没有为自己赢得尊敬和关爱,可能会被他人利用,变本加厉,受到更深的伤害。

帮你做决定。有时这种讨好会让别人以为你软弱、犹豫,是要让别人帮你下决定,其实这个决定并不符合你的本意,但只能违心接受,而且产生的结果,自己从内心不想承担,内心更加苦闷。

迎合讨好行为会导致自己:

很累。无论在事前、事中、事后,自己的身心都很累,总是将别人的需求、反馈放在第一位,有对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放不下,纠结、痛苦。

带替别人做事。这种讨好行为有时会凑巧揽下了别人的工作、责任,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讨厌自己。其实在事后反省自己迎合讨好行为时,也觉得讨厌自己,甚至自我攻击。

自我迷失。如果对自己的这种行为没有自知,一直使用这种生活方式的话,可能就失去了自我。

为什么会有迎合别人的想法?

使用这种迎合讨好行为的人做反思的时候一般都会回答:自己想得到别人的肯定,怕别人不喜欢自己,我想引起别人关注。这个问题往往都是在婴幼儿时期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严重时,内心还会产生因为缺爱的报复心态。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采取的应对方式。当长大以后,不但没有察觉、矫正,反而被复制应用到其他场景之中。在这些人心里其实有个很深的想法:我很重要,你要爱我。

其实,很多人都得不到我们想要的那份恰如其分的爱,各种原因让我们过早离开父母的怀抱。我们只能接受过去已经的事实,接受这份不圆满的爱,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面向未来。

当我们在生活中又开始使用迎合行为时,一旦我们觉察到,马上告诉自己停止,使用修正的、正常的行为方式,要求自己内心诚实,坦荡,心安的生活。逐步让自己回到正常的生活方式中。

自我的修行就是这样从后知后改,到当知即行,最后先知先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智慧道德
后一篇:智慧道德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