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俊敏《书戴嵩画牛》

(2019-09-20 15:57:40)
分类: 设计反思

21书戴嵩画牛

秦都区中华路小学    宋俊敏

教材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文章用简洁的语言,平实的手法,围绕唐朝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刻画了杜处士和牧童两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揭示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读懂文章大意,感受文言文简约凝练的语言特点。

3.学习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能用自己的话创造性的讲讲《书戴嵩画牛》的故事。

4.领悟本文一事一理的写作方法,明白做事需向内行人请教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铺垫,激发学趣)

同学们平时喜欢读笑话吗?今天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笑话——《性缓》,自己试着读一读。

预设:有人在笑,笑什么?笑说明已经读懂了,能给大家讲讲这个笑话吗?

这则笑话选自《明清笑话集》,是一篇文言文。同学们是不是已经发现文言文的一些特点呢?( 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之前可能较少接触文言文,今天的学习也算是一个新的挑战,敢不敢接受这个挑战?

一、导入——解题意。

1.谈话导课:唐代画家戴嵩非常善于画牛,笔下的牛无不栩栩如生,其中有一幅《斗牛图》传至宋代时,还引出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北宋文学家苏轼据此写下一篇文章,记录下这个小故事以及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书戴嵩画牛》。

2.板书课题,指导读题。

二、读通——知文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读顺。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注意四个多音字“处、好、数、曝”的读音。

2)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四个多音字的读音。指导“曝”的书写。

3)齐读课文。

2.自学质疑,理解文意。

1)出示学习小贴士。

借助注释及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的意思。

用问号标出不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学,自己的话讲讲课文的大概意思。

3)指名交流,相机指正。

预设一: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理解“轴”在不同语境的意思,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理解“尾搐入两股间”的意思。(出示两幅《斗牛图》比较理解。)指导读出节奏。

预设三: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相机理解“奴、婢”的意思。3.整体感知。

能不能连起来讲讲这篇文章的意思?

三、趣读——入情境。

过渡:文章里的两个主要人物是谁?(板书:杜处士  牧童)

1.出示小贴士:

自由读课文,用直线划出写杜处士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写小牧童的句子,再用一两个词语写写他们的表现。学生自学。

2.面对同一幅《斗牛图》(板书《牛》)。杜处士和小牧童却有不同的表现?请结合文章说一说。

3.学生汇报,交流分享。

预设一: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1)谁来读读写杜处士的句子?你用了哪个词语来概括杜处士的表现?(喜爱)

“尤所爱”表现在哪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预设二: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掉尾而斗,谬矣。

面对《斗牛图》,小牧童是怎样的表现?谁来读一读?你用了哪个词形容小牧童的表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

抓住牧童的语言,神态,动作,想象画面,读出牧童的天真可爱。

指导带上动作再读一读。

2.师生分角色读处士和牧童的表现。

看到聪明自信,天真可爱的牧童,处士会说些什么呢?文中是怎样写的?

3.预设三:处士笑而然之。

1)理解这句话。

2)处士笑而然之,牧童拊掌大笑。这两处笑能不能换一下?

出示两个词语,学生辨析比较。

3)再现情景,想象杜处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朗读描写杜处士和小牧童的句子,读出趣味。

四、想象——讲故事。

1.了解了这个故事的内容,接下来我们试着练习讲讲这个故事。讲故事要注意什么?(语速、语气、动作等)

加入想象(板书:想象),会让故事的内容更丰富。

2.用自己的话讲讲“他们”的故事。

1)学生自由练习讲故事。

2)指名展示,评价交流。

3.讲讲“我”的故事。

1)接下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人物,会讲的更加入情入境。

2)出示小贴士:

我姓杜,人称杜处士,我读了不少书,可就是不愿意做官……

今天天气真好,放牛去喽!还没出村子,我看见……

我是苏轼,听说四川有个杜处士,尤爱书画……

3)选择其中一个角色,练习讲我的故事。

4)讲故事,评价交流。

(合理想象、角色转换、形象表达。)

五、总结——明事理。

1.文章哪句话写出了作者苏轼的感受?学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打鱼当问——看病当问——做饭当问——(这就是术业有专攻,实践出真知。)

2.本文以《斗牛图》为线索,写了杜处士和牧童之间的故事,最后阐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

3.再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简约之美。

板书设计

21书戴嵩画牛

杜处士     《牛》      牧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