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媛市级课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
(2018-12-21 13:57:50)分类: 课题研究 |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课题负责人:张红媛
负责人所在单位:秦都区明德小学
课题名称:《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成员:张红媛
陈海文
一、选题的意义及价值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课堂提问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并且是教学中用得最多而又很难用精、很难用巧的艺术。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小学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
(1)问题多而质量低,不具启发性。教师提出很多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
(2)教师满堂问,有些教师一堂课要提50—60个问题,一问一答,问题接连不断,不利于学生理解核心的问题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大大消弱了教学效果。
(3)提出的问题没有层次性,不能够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直面这样的现实,作为教师,我们有理由为学生创社一种有效提问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每天在轻松、愉悦、有效的氛围中思考与学习,减缓他们的压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文技能。
2、本课题的界定:有效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1、目标:
本研究在调查教师课堂提问现状前提下,将教师的课堂提问转化为教师的课堂有效行为。转变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分析有效提问和无效提问的基本特征,探索出一种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课堂提问的基本框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地得到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2、内容:
(1)有效提问的内涵及其特征。(2)语文课应问什么。(3)有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三、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本课题的核心观点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就是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行为的效益,即什么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高效的,什么样的提问是低效的、无效的。
(2)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提问的心理意义在于通过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愿望,使其产生一种学习的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故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要始终将“教材”与“学生”的结合点放在第一位,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快乐地、有价值地思考”。
(3)本课题涉及的相关研究内容
1、针对不同年级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是什么?
2、课堂提问内容问题(语文课堂应该问什么?有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最爱问课文内容,例如《荷花》一课,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老师问学生:“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在干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学生读一遍就能懂80%,为什么要问这些内容?很多语文老师最爱问课文内容,一节课只讲课文内容,感情思想,仅仅这样行吗?我觉得,课文像例子,你不仅要讲例子的内容,语文老师要从教课文内容转向教文学规律,要用课文教语言。利用课文为例子,教学生学习语言,用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理解情节内容。
3、课堂提问层次问题;教师在突破难点时所设计的问题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有表及里,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从而“围歼”难点。
4、课堂提问方法问题:
(1)紧扣教材、通盘考虑、直入重点
(2)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3)分层次设计、搭桥铺路、化难为易
(4)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
(5)把握时机,注重应答技巧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阶段任务和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调查研究阶段(2016-11-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地选择多名本校语文教师进行以教学提问现状、教学中遇到哪些提问时的无效现象,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为话题的面对面交谈及填写调查问卷。针对我校课题的实验班大约300名学生,进行对老师上课提问方式、难易程度、提问习惯、候答、评价等的喜好程度进行问卷调查,从而了解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状。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6年11月-2017-3月)。制定课题实验方案,学习相关理论并搜集相关资料;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7年3月-9月)通过文献资料、案例分析等方法,分析国内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以及深入课堂听评课,不断分析有效提问的理论、制定出不同年级段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参考目标;
第四阶段:研究总结阶段(2017年10月)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认真探究语文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论文资料 。
第五阶段:申请结题(2017年11月)整理相关资料、成果,总结出有效提问的策略、方法,并撰写结题报告,申请结题。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构想实现的方法步骤:
3、开展听评课活动,关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对提问进行分析、评价。
4、进行班级课堂追踪和学生个案追踪分析,在变化中考察提问策略对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学习状态、思维状态、情绪反应等的影响。
5、开展“学习新课程标准”活动和“名师示范课”活动,研讨“如何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问?”
五、预期研究成果
预
(1)通过研究形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模式,为提高课堂有效性提供成功的经验。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问题设计的能力,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更好的驾驽课堂。形成教案、课堂实录、论文等研究资料。
(3)通过研究,制定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不同策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的参与度,特别是在创新意识培养,自主提问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明显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