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教学设计
(2023-12-26 15:18:56)分类: 示范课例 |
安庆市第七中学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诗中“悲”所包含的八种深意。
2.能从感动点入手,激发感动,深入剖析,从而达到悟情解语。
3.领悟诗人情感的悲壮和他坚强的生命意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也能够做到坚韧不屈。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三、课时安排
合作探究法:通过师生探究,学生之间的探究,开拓思维,学会以情入手解读诗歌的方法。
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五、板书设计
题目:登高
六、课堂教学设计
子曰:“君子登高必赋。”登高望远,不仅可以遍插茱萸,赏菊放歌,将一切爽朗开阔的美景尽收眼底,更能诉说人们寄予山川河流的动人生命体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被称为“七律之冠”的《登高》,一起领悟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悲壮的生命意志。
(二)以情入声
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礼记·乐记》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因为客观限制,我们暂且无法歌之、蹈之,但是我相信,作为高二的学生,可以做到有感情的吟诵,对吗?下面就请同学们在老师播放的配乐下,将自己化身为杜甫,读出感情,读出感悟。
(三)悟情解语
作为16、17岁高二学生,我相信大家在现在的理解能力下,对一篇文章或者一首歌一首词一首诗尽管不能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但是总会有那么一两处能够感动到自己。那么在刚才有感情的吟诵朗读后,你觉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同学们不要过多思考,就说出自己的第一感觉。
预设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问题1:那你能说说为什么你觉得这一联最打动你?
学生可能会答道心酸,艰难,悲之类悲伤情绪,引导:那你觉得这一句诗里面哪一个字最能概括这种感情呢?悲
老师总结:大家也学过不少杜甫的诗,对杜甫这位诗人也相对比较了解了,这一联可以说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同样这一联的含义也非常深厚,有很多层意思,其一层是从万里入手,万里(距离),地之远也,悲远,其二“秋”时之惨也(自古逢秋悲寂寥),悲凉,其三“作客”(独在异乡为异客),羁旅也,悲离,常作客,久旅也。悲久,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挖掘剖析一下后半句又有几层“悲”意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请学生回答
老师总结:
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称:此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
含八种悲意“万里是一悲远,悲秋是二悲凉;做客是三悲离,常是四悲久,百年是五悲老;多病是六悲身,独是七悲孤,登台是八悲思、怨和愤”。而且这八种悲意层层递进。
(一层:悲秋—季节的凄惨
二层:家乡悲秋不及万里外悲秋
三层:定居万里他乡者悲秋不及天涯游子悲秋
四层:短期天涯游子者悲秋不及长期者悲秋
五层:长期少年天涯游子悲秋不及老年垂暮天涯游子悲秋
六层:老年垂暮但身体健康者悲秋不及身老多病终年漂泊悲秋
七层:身老多病终年漂泊者平日悲秋不及登台眺望满木萧然时
八层:登台眺望满木萧然时有亲友在旁者不及孤独一人独自登台)
这一句诗,14个字将悲表现到了极致,即使我们没有切身体验,也能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切,也能感受到他的悲凉。
预设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上句写自己艰苦备尝,白发弥添;下句写自己贫病潦倒,末路穷途的人生悲剧结局。这把颈联的内容补充的更加具体、深入。一悲:久居他乡,则艰苦备尝;二悲:艰苦自然愁多;三悲:多愁催人老;四悲:艰苦、愁思、衰老多病,使得诗人心灰意冷,更加贫病潦倒;五悲,也是最能点睛之悲:借酒浇愁,却因病断酒,更加增添了愁烦。
其实是颈联的进一步补充、深入,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引导到颈联。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八份悲伤,再读《登高》。
(四)拓展延伸
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大家还记得是哪首诗里面的吗?提示一下也是杜甫的诗——《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戎马关山北,
《登岳阳楼》被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亲朋无一字,
老师点评:为什么“亲朋无一字”?处于战乱时期,妻离子散
为什么命运如此悲惨,杜甫依然顽强的反抗?报国情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与命运抗争,顽强的生命意志,博大胸怀。(责任心)假如我们身处此境,国家战乱,妻离子散,四处流亡是否也会像杜甫一般坚韧不屈,我们现在很多人因为一些事情不顺就轻易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暂且不说像杜甫这般即使这样却依然心系国家,那我们自己的家呢,我们的父母,我们的朋友呢,有了情感羁绊,就有了一种责任,要有一定的担当不是吗,
(五)总结
或许这就是优秀诗歌带给我们的人生感悟。究其原因,实不在于诗歌文字的华丽,技巧的娴熟,而在于诗歌能否具有一种真诚的感动,诗人又是否能把这种感动传递出来,并激发阅读者产生审美愉悦,形成情感共鸣,这才是诗歌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有的是精致华丽的欣悦,有的是深沉苍凉的悲怆,有的是鸡鸣桑树的淡泊,鉴赏者重点就在恰如其分的激发不同诗歌的感动点。而这也是我们这堂课所训练大家的能力,从情入手,慢慢品味诗歌的韵味,慢慢得到一些人生感悟。
下来之后,请同学们阅读朱庆馀的《旅中过重阳》,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将最感动你的一句进行赏析。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今日为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