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2023-12-10 16:24:40)
分类: 示范课例
安庆市田家炳中学   潘蜜蜜

教材分析《项羽之死》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散文诗歌欣赏》第四单元,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单元目标要求教学中既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又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同时要培养学生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项羽之死》叙写了项羽这位悲剧英雄最完美的落幕,表现他失败时的英雄气概【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本文语言浅显,文意理解难度不大。本文的语言、文字难度不大,故事性强,学生对项羽这个历史人物并不陌生,应该容易进入角色。加之通过《过小孤山大孤山》和《庖丁解牛》的学习,学生在赏析人物性格特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上问题不大。但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诗文比较体味“创造形象,诗文有别”,分析形象,探究意旨存在难度因此引导学习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提高鉴赏的水平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通读懂文言文。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多侧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学会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英雄与时代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成败观和英雄观

文化传承与理解:赏析文本,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教学重难点

重点概括项羽的形象特征,并赏析文本塑造人物的方法。

难点:对比阅读理解诗和文塑造项羽形象的区别。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秦末农民战争中,有一位这样的英雄,他勇猛豪爽,却又柔情似水;他霸气冲天,却又优柔寡断;他刚愎自用,却又知耻重义。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历史上,项羽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而司马迁对他又是另眼看待的,将其放入 “本纪”之中,今天我们再次走进《史记·项羽本纪》,进一步了解这位末路英雄的悲剧结局。《项羽之死》的标题是编者加上去的。

课前预习成果展示:(多媒体展示)

1.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 太史公书 》,又称《史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2.介绍《史记》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因为“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 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 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多万字。 

3、背景资料补充

积累与项羽有关的成语

取而代之先发制人破釜沉舟以一当十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拔山盖世

4、思考:a、本文多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给我们刻画项羽的性格。共描写了几个场面?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

【明确】(1)垓下被围的困境  (2)东城快战  (3)项羽自刎乌江

b、垓下之围这部分中包含了哪几个连续事件?

【明确】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

c第二段包含了几个情节片段?

【明确】阴陵失道    被困东城

d、乌江自刎这段包含了几个场面?

【明确】乌江拒渡   赠马亭长   赐头故人

 

、老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

学生齐读课文,参照注释,梳理文言基础知识

(多媒体展示)

、探究交流

(一)重点难点探究

1、第一段为了表现项羽的性格,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思路点拨:扣住文章对人物的描写来理解。)

【明确】正面描写: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
侧面描写:“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烘托项羽的形象。

2、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思路点拨:从文章对人物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描写来理解。)

【明确】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

3、项羽乌江拒渡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思路点拨:可结合项羽的言行举止加以分析。)

【明确】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二)拓展探究

1、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思路点拨:注意不同的内容,最重要的是注意产生的背景。)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大风歌》是刘邦在战胜项羽后,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这当然使他兴奋、欢乐、踌躇满志,但在内心深处却隐藏着深刻的恐惧和悲哀。

 

2、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表现了项羽性格中的哪些特点?《鸿门宴》和本文对项羽的写法有什么不同?(思路点拨:注意两篇文章情节的不同及对人物的不同描写。)

【明确】(1)、《鸿门宴》: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妇人之仁

(2) 《鸿门宴》一场写多人,通过对比的手法来塑造项羽的形象;《项羽之死》连续集中地写一个人,通过三个连续的事件集中笔墨塑造项羽的形象

 

作业布置

课后有几首评价项羽的诗歌大家分小组讨论,看看这些诗人是从些角度去利用这一历史事件的(思路点拨:注意不同诗歌创作的不同背景和不同目的。)

1.杜牧对项羽的评价:男儿当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对项羽的评价: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劳师哀兵,败势难回,不可卷土重来了

3.李清照对项羽的评价:做人必须要有尊严节气生作人杰,死为鬼雄

4.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要抓住战机从胜利走向胜利沽名学霸王,不知勇追穷寇,放虎归山啊!

5.司马迁:好战喜功、穷兵黩武,以武得势又以武失势。

板书设计

垓下被围

东城快战

乌江自刎

 

教学反思

在课前预习中,结合注释和单元介绍,通过分发学习任务单和资料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自主疏通文章大意,并进行检测。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效果良好。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展开生生互动,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合作学习氛围较浓;立足于文本,以齐读课文、品读精句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本;不过,虽然为上课做了充分的备课,但很多知识依旧没有时间在课上展现。另外,在鼓励学生思考的引导方式上,远未达到循循善诱的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