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耀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
(2022-12-15 16:16:06)分类: 培养激励 |
一、核心理念
德业兼修 知行并进
二、工作愿景
示范引领 骨干培养 成果辐射 共同成长
三、行动宣言
在行动中研究 在研究中反思 在反思中升华 在升华中引领
四、工作思路
以发展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以问题为导向,强化教师反思意识
以活动为载体,拓展教师研究思维
以课堂为阵地,加快教师理念更新
五、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聚焦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
深化课题研究,实现专业成长
具体目标:
1.打造一流团队。聚焦学科核心素养,以课堂为阵地,开展教学研究,指导课题实践,使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在深度研修和历练中共同成长,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学术氛围,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学教研团队。
2.孵化未来名师。通过《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整本书阅读的进阶策略研究》相关课题的探索与实验以及每期两次的公开活动,促使工作室成员快速成长,成为具有较高教育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的名师,使工作室成为名师辐射的发源地、未来名师的聚集场、优秀老师的孵化器。
3.探索有效模式。寻找出“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渗透”的有效操作模式,基于微课程的应用和实践,注重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起到示范与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学校与老师积极参与“学科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渗透”的改革洪流中来。
4.推出研究成果。使工作室成员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以行动引领教研,以教研促进教学,工作室成员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期刊或具有省内部资料准印证号的省级学术期刊上累计至少发表专题学术论文或教学研究论文12篇,完成至少一个市级以上课题,出版高质量的教育教学专著一部,高屋建瓴地体会学科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在全市发挥更大的课改传导作用。
六、研究内容
1、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特色课堂模式研究
2、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课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新教材的研究
3、基于特色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
4、基于专业成长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5、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
七、主要措施
1、 加强学习。工作室有相应数量的学科前沿书籍,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年至少阅读2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有1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每月集中学习研讨1-2次;
2、加强研究。立足课堂、立足高考,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室团队申报立项并完成1-2个课题研究,并获市级以上的奖励;积极承担校本培训课程的研发、讲授和指导工作。
3、加强总结。主持人及成员每年有年终总结,工作室成员每人至少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3年周期内,拟编辑出版教育教学专著1部。
4、加强推广。工作室每位成员每学期上校级公开课2节以上,工作室每学期开设校级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1次,工作室每年设计制作微课 15 节。
5、加强培养。主持人与工作室成员签订培养责任书,并能经常进行沟通交流,做到有主题、有时间、有记录;力争一般教师攀升为校级骨于教师,校级骨干教师攀升为上一级骨干教师或荣获市优质课大赛二等奖以上、县级表彰等,市级骨干教师攀升为市学科带头人或荣获市优质课大赛一等奖以上、市级表彰等;工作室每位成员至少帮带2位教师,有听评课记录、研讨记录。
6、加强交流。每年做县级以上教师培训讲座至少 2 次,每学期工作室开展面向全市不少于 50 人参加的沙龙活动 1 次。
7、加强平台建设。利用工作室QQ群、微信群等平台交流工作情况和读书活动,研讨解决实际问题;工作室开设教育博客或微信公众号,每月发表日志 10 篇以上,网页栏目清晰,内容丰富,且有一定的访问量和相关评论。
八、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3月——2022年5月)
1、制定三年总体规划。
2、招募工作室学员,完成工作室的组建。
3、开通网络交流平台(博客、QQ、微信),搭建资源共享平台。
4、召开成立大会,举行第一次集体研讨。
5、申报教研课题,启动课题研究。
6、全校公开课8节(有研讨记录)。
第二阶段(2022年6月——2022年12月)
1、在群内开展一次“如何搞好课题研究”专题研讨。
2、筹办电子期刊,成立期刊编委会,召开编委会工作会议。
3、举办网络研讨4次,集中活动6次。
4、全校公开课24节(有研讨记录),教师培训讲座2次。
5、沙龙活动2次,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2次。
6、启动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发。
7、完成课题研究阶段性任务。
第三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
1、教师培训讲座,沙龙活动,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各2次。
2、公开课32节,网络研讨12次,集中活动6次。
3、开发校本课程。
4、送课下乡,全年不少于2次。
5、课题研究阶段小结。
第四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
1、教师培训讲座,沙龙活动,教育热点、难点论坛讲座各2次。
2、公开课32节,网络研讨12次,集中活动6次。
3、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展。
4、送课下乡,全年不少于2次。
5、课题研究结题。
6、三年规划成果验收和总结;
7、制定新的教研规划。
徐耀工作室
2022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