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一点感悟(一)
(2022-11-25 09:24:35)分类: 教学日志 |
潘蜜蜜
阅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对语文选修课有了一点感悟。选修课的设计是高中语文课程结构的重大突破,它不仅体现了新课程的原则和理念,而且拓展了新课程的发展空间,是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体系。因此,研究和探索选修课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其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形成,适应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的发展,从而满足他们学习和从业的需要。选修课程中有的侧重于实际运用,如“新闻与传记”系列;有的着眼于鉴赏和陶冶,如“诗歌与散文”系列;有的旨在探索与研究,如“文化论著研读”系列等等。总之,比之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式,都更加开放变通、灵活多变,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么,选修课程的教学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由于选修课程内容的相对独立性,各门课程的拓展和提高没有量的规定,刚性评价减少而弹性增加,加上对选修课程的地位缺乏全面而正确的认识,一些教师在选修课程教学时显得比较随意:没有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零碎单一,教学形式自由散漫,甚至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课外活动。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选修课程功能的实现。虽然选修课和必修课在教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课程有较大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学生也具有不同于必修课的期望,但是选修课的教学还须按照课程目标制定相应的计划,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不能因其设置灵活而凌乱随意、漫无计划;也不能因其拓展性片面追求新奇深奥,脱离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更不能无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违背选修课设计的最初意图。选修课的教学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计划性,教学目标和内容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制定。
兼顾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两个方面,不同系列的选修课之间存在着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上的差异。课标教学建议,据此提示我们有的重在实际操作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能,有的重在发挥想象和联想,注重情感和审美的体验,有的重在思辨和推理,强调理性和严谨。所以选修课特别需要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高中选修课不同于高等学校专业理论课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不以传授系统完整的学科专门知识和理论为重点,而主要立足于语文活动,致力于实际的运用。应注意课标规定的,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的能力,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中发展中的新问题,学会用现代信息辅助技术辅助交流,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思考等目标表述,以及尝试诗歌、散文的创作,尝试创作小说、剧本、尝试新闻通讯的写作,尝试、人物传记的写作等关于写作方面的提法、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研读两个系列。不仅能从课程名称理解其所包含的课程内容,仔细研究课标的相关目标。我们会发现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是指对语言文字方面论著和法规的研读,对语言文字问题的探讨,以及语言文字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系列,既是指文化论著的研读,但也包括文化专题的探讨,对文化交流活动的参与的方面。简言之,这两个系列的选修课分别包容了理论研讨和实践能力两方面。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尽可能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各种条件。至于诗歌、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三个系列的课程,除了重点进行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外,也包括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和相关文体写作的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对这两方面应予以兼顾,促进读和写的互动和转换。对此课标关于选修课系列的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一些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选择的借鉴,也可以因地制宜利用本校本地的教学资源,自己创造一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二、整合资源,设计课程
新的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解放,教师已不单纯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课程资源的再生者。在课程建设中,教师应把自己作为课程设计的主体,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设计出满足学生愿望和学生成长的各种课程,如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变传统课程为新的体验课程。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的学习资源,大都是鲜活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生活,可以更好地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使课堂教学资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新的生长点和生命力,从而创造出自己的“选修课”。例如,当前不少学生过分注重外在形象,不善于追求内在素质,不懂得美的真正内涵,一味地把新奇怪的服饰、装束、发型奉为时尚,而忽视了很多传统的美好事物。对此,语文教师应广泛搜集和精心选取作品及生活中的审美素材,设计有效的审美课程,适时地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