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之实词攻关——以2023届“江淮十校”联考试题为例

分类: 示范课例 |



学情分析:
文言文阅读作为高考语文学科的必考板块,一直是复习的重点与难点,也一直是学生备考的堵点与痛点,尤其是文言语句的翻译。从几次大型联考文言文阅读的失分情况来看,主要还是语句翻译存在诸多问题。随着“三新”背景的不断延展,文言文阅读也拓宽了选材范围,文本体例更加多样化,由延续多年的人物类开始向纪事类转变,如2021年全国卷的《纪事本末》,2022年全国卷的《战国策》、《说苑》等。在某种程度上,选材的变化,带来的是翻译难度的增加。这对于学习能力欠缺、文言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更大的挑战。有鉴于此,本节课以此次“江淮十校”联考为切口,结合文言文复习的总体规划,与学生一道探讨实词翻译的方法与技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任务
1.
2.
3.
教学重点
1.
2.
教学方法
1.
2.
教学安排
两课时
三、梳理:展示文言实词的几种常见考查类型(PPT),以联考选文为例,让学生根据考查类型圈出译句或其他句中相应的实词。
1. 通假字,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乙字代替甲字。
示例:人命所县(悬),宜含宥之。
文中:“反”通“返”,“倍”通“背”等。
2. 一词多义,文言实词一般义项丰富,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则变为单一义项。
示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文中:“拔”、“语”、“示”等
3.
缩小、转移,色彩变化,程度变化等
示例:“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金就砺则利”,“劝学”,“处战国之
之世,选爪牙之士”
文中:“请”、“书”、“郭”、“明日”等
4.
一个表示意义,另一个作为陪衬。
示例:“我有亲父兄”,“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
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
示例:“有一老父,衣褐”,“假舟楫者,非能水也”,“风乎舞雩”
文中:“鼓”、“下”等;
名词作状语
示例:“吾得兄事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文中:“臣闻张仪西并巴蜀之地,北取西河之外”
名词的使动
示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今令尹南辕反旆”
名词的意动
示例:“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名词的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