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分享教学设计
(2022-10-14 10:26:41)分类: 示范课例 |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领悟《论语》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圣贤书、争做有德人的精神追求。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生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生接)”
请全体同学关上课本,齐声背诵《论语》十二章。
接下来是我们的《论语》读书分享会时间(论语20篇、492章大家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并将你发言的中心内容用四字词语或成语概括好,端正写在黑板上,准备好了吧?
二、教学过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今天,主要是想听听大家的体会和感受。
谁来做第一人?
(一)、生分享、碰撞、师点评
学生发言顺序:
写关键词(四字词语、成语)
1.
(心怀天下,悲悯众生,新时代读书人的光荣使命)
2.
今天总书记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建设、科技革命要以不损害生态环境为前提。
3.
(听其言,观其行)(忍一时,风平浪静;让三分,海阔天空。)
4.
5.
(知行合一,知是行的基础,行才是关键)行动胜于语言。
6.
(珍惜光阴)(学习上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一知半解)
7.
(见多识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思结合,思考才有深刻的体会和收获)
8.
(取长补短)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共同成长。
9.
(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国家使命,民族担当)
10. 姚 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有志者事竟成)志存高远,坚定信念,方能行稳致远。
11. 左瑾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发愤图强、全力以赴、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12. 胡国强: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3. 余程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价值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4. 高忻姸: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利思义)
15. 丁乃润: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有容乃大)
16. 吴宜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海纳百川)
17. 许磊: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不负韶华,不负青春)
18. 余唐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志存高远)
19. 贺子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20. 郑雨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尊重古训)
21. 丁王祥: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勇敢地付诸行动,善终善终,善作善为。
22. 吴紫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言而有信)
(二)、总评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读书分享就到这里,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可圈可点,能走上讲台,大胆表达,很勇敢;理解全面,有的角度新颖,很智慧;思想上,有珍惜光阴、志存高远、发愤图强、心怀天下、报效祖国,求真向善尚美,很仁德。用孔子的话来讲,就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相信你们愿意始终做一个智慧的人、仁德的人、勇敢的人,谢谢你们的精彩分享。
(三)、重温经典(齐声朗读6句)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5.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6.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四)、作业《论语•季氏篇》
读一读
写一写,写在练字本上。
查阅资料,翻译、谈体会,明天交上来。
(五)、总结
今年4月23日,世界第27个读书日,也是全民阅读日。习近平总书记借古训说:“读书养才气,勤奋养运气,宽厚养大气,淡泊养志气。”青年一代更要静下心来,多读书、读好书,多些书香浸润,淬炼过硬本领,让读书成为青年成长的“压舱石”。
希望你们多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