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铜仁梵净山基本情况介绍

(2018-12-13 08:21:44)
标签:

铜仁梵净山

梵净山旅游攻略

梵净山天气

梵净山怎么坐车

分类: 旅游信息

      梵净山(Mount Fanjing):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大避暑名山,中国著名的弥勒菩萨道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MAB)成员,同时也是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认定的世界自然遗产。

      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交界处,海拔2493米,系武陵山脉主峰,森林覆盖率为95%,是中国少有的佛教道场和自然保护区,与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中国五大佛教名山。

      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云瀑、禅雾、幻影、佛光四大天象奇观,为梵净山添上了神秘的色彩。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

      梵净山有植物2000余种,国家保护植物31种,动物801种,国家保护动物19种,被誉为地球绿洲、动植物基因库、人类的宝贵遗产。有华山之气势,泰山之宏伟,兔耳岭之奇石,是旅游圣地。

      梵净山是贵州最独特的一个地标,是黔东灵山,是生态王国,是风景胜地,是一方净土,是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间仙景和天然氧吧!著名诗人王心鉴《过梵净山》一诗“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栖心皈净土,推云步梵天。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即印证了梵净山风景优美,让人忘却尘世烦恼的魅力景色。

      2018年7月2日,中国贵州省梵净山在巴林麦纳麦举行的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原始生态保存完好,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风景美丽自然,进入山区完全找不着人工景色的痕迹,其主峰的“蘑菇石”是著名的一道景观,是旅游不可多得的一个地方。著名的景点有金顶、蘑菇石、太子石、定心池、释迦殿、弥勒殿等等。梵净山属常态地貌。在整个梵净山保护区范围内,它不属于贵州普遍的岩溶地貌,而属于一种常态,这种常态实际上代表了地带性植物的正常分布,比如说梵净山常绿阔叶林,它实际上是中亚热带地带植物中的一个典范,而且历代人对这个地方的保护。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519847547,763016813&fm=173&app=25&f=JPEG?w=640&h=426&s=99285D3282C5B70DBF01DDC5030020A1

使这些常绿阔叶林的延伸状态和原始状态的保存至少在中国来说是不可比拟的。梵净山蔚蓝天空,绵延群山,溪水湍湍,鸟语花香,仿佛大自然将美好的事物都集中到了这一个地方,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大山,来领略它的原始之美。在明末的战火当中,梵净山因为地处偏僻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所以在清朝前期依然走在继续兴旺的金光大道上。到了康乾盛世,其盛况更是胜过明代。据当时记载,每年六月,从远近各省前来进山礼佛的人数达万余人,除了当地周边的信众,最远甚至有从中原、广州等地前来朝圣的。

    到铜仁市后,可以在铜仁旅游客车站(客车北站)附近找个酒店住下,赶第二天最早的班车到梵净

山,早上7:30,票价32,可以在客车站扫码关注“铜仁全通”微信订票;
    到达梵净山约9:00,梵净山门票110,进入景区后还需乘坐景区交通车,往返票价20,从景区大门到

索道乘坐点往返
    到达索道乘坐点后可以乘坐索道,单程90,往返160。我们是爬山上去的,据说是万步云梯,一路走

走玩玩,大约花了5个半小时,到达老金顶,不远处是新金顶。梯子许多时候都快90度笔直上下,还悬空

,确实有些险峻和刺激。山上植被丰富,还有娃娃鱼,但我都不太懂,关注了下梵净山微信,上面有介

绍。最后乘坐缆车下山,结束梵净山旅游。
    山下最晚回铜仁的客车是5点,没有站点,一般在早上下车的地方坐车,千万不能错过,把握好时间

。如果错过了,有2个方案,但都麻烦。一是直接在梵净山做私车到铜仁南站,大约70-80,就看你的讲

价水平了。二是5:30左右有到江口的公交,5元,然后只能在江口拼车回铜仁市,35左右,再拼车去铜仁

南站,一般40元,中间一点时间都不能耽误,否则可能赶不上会贵阳最后一班列车21:5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